倫敦講臺紀錄片播放-命與債
《命與債》紀錄片活動:誰的自由在自由貿易中實現或被摧毀?
活動時間:2016年1月9日,下午2點半至5點 活動地點:Alexandra house, 17 Queen square, London. WC1N 3AZ 備註:請帶活動小物,香蕉ㄧ根
無論在英國或臺灣超市,時常會看到架上堆滿世界各國的產物,當你要挑選起司或紅酒,也許產地國是重要的;但挑選香蕉或葡萄,價錢也許才是主要考量。拜興盛的國際貿易所賜,消費者在超市或甚至在螢幕前,就能買到世界各角落的食物、商品或服務。現代社會也往往以進口物資的多元化、出口產品的廣度,來判斷該國是否夠先進、夠全球化。對消費者或國家而言,是否加入由「國際貿易」建構出來的全球市場,似乎已不再是個問題,重要的是如何藉由國際貿易滿足自己的需求,如何在全球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國際貿易與全球市場的開放真的是造福所有人民的「好事」嗎?當政府面對國內經濟成長的壓力,開放國內市場、吸引外資,以及簽定自由貿易協定是唯一的解答嗎?
21世紀已然走過15年,以上問題逐漸被人們、被政府遺忘,我們理所當然認為自由貿易、自由市場、公平競爭是事理至明之事,質疑者難免被冠上異端之名。然而,美國導演Stephanie Black執導拍攝的《命與債》(Life and Debt)紀錄片,讓我們有幸看見牙買加自獨立建國後,在全球貿易體系下掙扎的例子,讓我們重新省思:人們理解的自由貿易是什麼?國內產業為何需要自由貿易?政府對於自由貿易的想像是什麼?國際組織又如何擘劃規範自由貿易的藍圖?
由於《命與債》的內容豐富,倫敦講臺邀請大家聚焦以下兩個主題:自由貿易帶給開發中國家的美麗與哀愁,以及怎樣的自由貿易是你我所期待的理想型。第一個會討論世界貿易組織(WTO)對自由貿易的規範,該主題是在「歐盟與美國世紀對決之膽敢歧視我賣的蕉」案例下,討論WTO對自由貿易的想像,這個全球貿易規範是為誰著想、為誰忙?防止不公平待遇是為了誰的公平?第二個是自由貿易區的設置,觀賞牙買加政府親自編導的自由經貿區鬧劇後,連結到現今臺灣,討論政府為何想推動自由經貿區,它對自由貿易區的憧憬為何?以及臺灣真的需要自由經貿區嗎?
每個國家的人民與政府在面對全球貿易競爭的壓力下,其發展情況各有不同。牙買加的故事不一定預言了臺灣的未來,但臺灣的命運卻可掌握在你我手中,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們加入我們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