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屋行不行?! 微型臺英表演藝術交流計劃《換屋計畫》座談
Saturday, 22 February 2020 from 13:30-16:30 S312 (Senate House) SOAS
換屋計畫是一個微型台灣英國的表演藝術交流計劃。從2017年至今,換屋計畫已經執行了三個年頭。側重於今年換屋計畫的成果,策展人Howl Yuan希望藉由此次座談,分享此計畫的概念,反思這些年進行下來的成果,以及展望外來的方向。
換屋(Home Swap)原本一種介於旅行與生活的移動方式。這種方式更強調跳脫制式旅遊的深度旅行與體驗當地文化。而藝術家換屋計劃以此為延伸,鼓勵藝術家更緊密與當地社群結合的駐地創作計畫。以“一年台灣藝術家造訪英國、隔年英國藝術家造訪台灣”的方式執行了三年,每一輪換屋計畫都在台灣與英國不同地點,與不同的在地機構和藝術社群合作,,因此每一年的換屋計畫總能有不同的脈絡,這是換屋計畫的挑戰,但也是其精彩之處。
換屋計畫2019:棲居/遷移/作息
換屋計畫2019從新回到台灣,經歷過前幾次的經驗,對於實際操作層面學習和體認了很多,也在過程中不斷的反芻文化移動的意義和目的。
換屋計畫2019就直接以“棲居/遷徙/作息”為題,直視文化移動的核心,對於藝術家們來說,不同地點,甚至文化脈絡的轉換對他們的創作造成了什麼影響?而對於經營換屋計畫的我們來說,希望以這樣的平台達成什麼目的?棲居為靜、為理解、為安頓、為認同的延伸、為意識的扎根;而遷移為動、為自我、為專注、為往目的所驅使、為未知的投射。以這兩個維度所展開的光譜中,我們已日常作息為基點開始延展,日常作息的表演性、日常作息的儀式性。情境主義國際(the 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學者居伊·德波(Guy Debord)在1955年,對於都市生活提出心裡地理(Psychogeography)一詞時,便強調其兩個特性:嬉戲(playfulness)和漂流(drifting);我們希望以此為註腳,揭示2019換屋計畫的活動。
關於講者
原承伯 (Howl Yuan),旅居英國的表演藝術工作者。畢業於英國切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Chichester)表演藝術碩士,現為英國艾克塞特大學 (University of Exeter)表演藝術博士候選人。換屋計畫Artists Home Swap (Taiwan/UK)策展及主持人、表演社群Interval(Bristol)會員和藝術組織Asia-Art-Activism(London)會員、Bristol Arts Now(Bristol)網頁發起人暨編輯、素演之夜Back Scratcher (Bristol)計畫發起人。重要創作經歷有:Lucky Ping-Pong Dragon Karaoke(2019於英國巡演)、100 Times To Say Goodbye(2017參與Elysium Gallery展覽閉幕、和Migration Matters Festival (Sheffield)演出)等;並於Spill Festival (Ipswich)、Emergency(Manchester)、Chinese Arts Now (London)、The Wardrobe Theatre (Bristol)、Camden People’s Theatre (London)、Live Art Bistro (現為Centre Of Live Art Yorkshire)(Leeds)等表演空間、藝術節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