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為 “工作坊” 的頁面如下
彩虹爆米花—艾迪與希亞:半世紀的漫長婚約
彩虹爆米花—艾迪與希亞:半世紀的漫長婚約
彩虹爆米花時間:2016年6月18日下午14:30 彩虹爆米花地點:Room B10, Alexandra House, 17 Queen Square, London WC1N 3AZ (場地地點有門禁,請盡量準時到達,有專人會幫忙引路、開門,如不能準時,當天我們會在本活動專頁上留聯絡手機,請再打電話給我們幫你開門!)
被傷害的醫病關係:醫糾法草案是解藥嗎?
工作坊時間:2016年4月30日下午14:30
工作坊地點:Room B10, Alexandra House, 17 Queen Square, London WC1N 3AZ (場地地點有門禁,請盡量準時到達,有專人會幫忙引路、開門,如不能準時,當天我們會在本活動專頁上留聯絡手機,請再打電話給我們幫你開門!)
工作坊內容簡介: 衛生福利部在2012年開始推動著一部醫療專法的立法,這部醫療糾紛處理及事故補償法(簡稱醫糾法)將為醫療糾紛建立一套從糾紛處理到事故補償的專法,期待它能改善已經生病的醫病關係,一方面保障病人的權益,另一方面減輕醫生面臨訴訟的壓力。這部醫糾法不僅引起醫界熱烈的討論與關注,它的立法政策與思維也將影響既有的民刑事責任制度以及醫療糾紛的救濟管道。只是,對於台灣的醫病關係,醫糾法是可行且理想的解法嗎?
他山之石──NHS與台灣健保
時間: 2016-04-09 14:30 地點: UCL South Wing G12 Council Room 地圖: http://goo.gl/SoeroR
2016年1月12日,英國初級醫生(Junior doctor)舉行自1975年以來的首次罷工,抗議政府新提出的勞資方案。在與政府多輪談判失敗後,英國醫學會(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計畫於四月初及四月底,在英格蘭地區組織初級醫生再次罷工,最後一階段(四月底)罷工將包含停止急診室服務。根據數據顯示,一月份的首次罷工有超過70%初級醫生參與,罷工至少延遲了國民醫療服務(NHS)約4,000例手術。
倫敦講臺小座談:台灣偶像劇的東亞市場運作及消失
倫敦講臺小座談:新自由主義解管制的後果 - 台灣偶像劇的東亞市場運作及消失
座談時間:2016年3月13日(日)下午兩點半 座談地點:UCL, Pearson Building (North East Entrance) G17 座談教室地圖:http://www.ucl.ac.uk/maps/pearson-g17
倫敦講臺這次邀請到King’s College London博士候選人賴以瑄,分享她對偶像劇(目前台灣相對工業化的商業產品)生產機制的研究。
逆襲!文化恐怖份子:文資保存、去殖民與抵抗政治
逆襲!文化恐怖份子:文資保存、去殖民與抵抗政治
工作坊時間:2016年3月12日 14:30 工作坊地點:UCL Pearson Building (North East Entrance) G22 LT, WC1E 6BT 地圖:http://www.ucl.ac.uk/maps/pearson-lt
歷史建築除了自燃發電、囤積炒賣以外,真的沒有其他作用? 文資保存運動參與者和民間團體就是一群戀殖、懷舊、不思進取、阻礙發展的文化恐怖份子?
台灣轉型正義論述下的記憶政治
殘缺的悔悟,失語的倖存: 台灣轉型正義論述下的記憶政治
工作坊時間: 三月五號 14:30 工作坊地點: Cruciform Foyer 201 Seminar Room 3,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Gower St、London WC1E 6BT http://www.ucl.ac.uk/maps/cruciform-building
2016年1月16日,蔡英文代表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競選期間,蔡英文一再強調,轉型正義將是她的任期中最重要的執政項目之一。然而,在此之前,台灣已歷經了兩次政黨輪替,針對白色恐怖受難者的補償條例與相關基金會更是早已於2014年完成任務。在此政治基礎上,為何轉型正義對民主化已近三十年的台灣社會來說,仍舊是一項路途尚遠,任務未完的挑戰?本次工作坊嘗試從後冷戰的人權論述中,重新審視台灣目前的轉型正義論述在哪個環節出了何種差錯,以致於為何在相關的制度性安排進場之後,曾經一度失去的正義為何終究未回到倖存者的手中?同時,面對冷戰對抗框架下的東亞地景之一:白色恐怖,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早已逝去與仍倖存的「前政治犯」們?他們是受難者、國家的敵人,還是抗爭者?更直白地問,這群垂垂老矣的前政治犯們是如何在他們的「其後人生」定義他們近半世紀前的過去?
倫敦講臺特別座談:頂坡角一四五號的人們──樂生療養院保留運動(紀錄片+座談)
樂生療養院建立於1927年,其時世人仍對痲瘋病有許多未知與恐懼,認為此病具有高度傳染性,且無藥可救,因此所有病患與疑似患者都將強制送至樂生療養院隔離,與原本的生活和世界隔絕、斷裂,開始他們「以院作家」的一生。即使藥物在1950年代引進台灣,社會歧視與疾病所帶來的後遺症,使他們只能在台北的邊緣–也是這主流社會邊緣–繼續以院為家。1994年捷運局選址樂生作為新莊捷運機廠預定地,這群老院民們面對生命中第二次的強制離開家園。即使各界聲援者湧入,也在社會上引起高度爭議,但「重大建設,必有犧牲,」2007年的政府這麼告訴我們。然而,發展必然要建立在弱勢者的犧牲之上嗎?2013年,捷運新莊線將在「新莊機廠未完成的情況下全線通車」,證明了開發政策帶來的種種「犧牲」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