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工作坊
閱讀大英帝國:給台灣讀者的簡明帝國史學史
活動資訊:
- 時間:11/25(六)13:30-16:30
- 地點:SWLT at Paul Wembley Wing, Senate House, SOAS, London WC1H 0XG
- 報名連結:https://tickets.formosasalon.org.uk/reading-the-britsih-empire/
活動簡介:
本工作坊將透過不同歷史學派的筆觸,帶領大家認識歷史學家如何理解與呈現大英帝國複雜繁多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樣貌,以及為何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台灣人更需要好好「閱讀」這個曾在其全盛時期統治將近四分之一陸地、但在二十世紀後半迅速解體的全球帝國。
「海都是海」短片放映暨製片&導演座談
倫敦講臺邀請大家來一起欣賞 2023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Women Make Waves Taiwan 入圍短片《海都是海》(英文片名:The Tomato Girl),導演郭昕盈與製片統籌陳品佳將從台灣連線參加映後座談。透過影片放映與映後討論,邀請大家一起交換屬於子女的心聲與感受,為自我長成的可能性撐開一點空間與連結。
報名連結:https://tickets.formosasalon.org.uk/thetomatogirl/
Agenda
13:15 - 13:45 短片放映
13:45 - 14:00 中場休息
14:00 - 15:30 映後座談(導演&製片分享、QA)
「族群傳播與社群溝通」工作坊
時間:7/14(五)18:30-20:30
地點:SOAS B104, London WC1H 0XG
講者:林果葶
工作坊介紹
近年常有自媒體創作者在媒介內容上產生爭議事件,如族群歧視、性別平等議題,儘管數位媒體形式已相當多元, 仍在不同媒介內容中有歧視現象產生,如迷因、網紅言論等。因此,在社群平臺賦予創作前所未有的影響力下,現代公民是否具備反思能力也變得格外關鍵。
「台英多元性別研究短講:實踐與反思」座談交流
「台英多元性別研究短講:實踐與反思」座談交流
台灣/亞裔多元性別健康研究,如何展現多元價值? 身份認同、地緣政治、身體自主權又如何形塑我們對多元性別研究的想像?
「台灣同性婚姻立法後的國際軟勢力」工作坊暨電影放映
SATURDAY, 17 JUNE 2023 AT 14:00
Elvin Hall, IOE, UCL
倫敦講臺邀請到破土編輯丘琦欣來分享「台灣同性婚姻立法後的國際軟勢力」,透過電影、媒體和藝術來了解在支持性別平權的道路上,台灣價值如何在國際上形成一股不容小覷的文化勢力。6月17日 (六) 下午2點,Elvin Hall, IOE, UCL,一起來聊聊!
「新竹的客家族群:其實客家不只是客家」工作坊
時間:13 May 2023, 13:30-16:30
地點:SWLT, Paul Webley Wing, Senate House, SOAS, WC1H 0XG
各位倫講的朋友大家好久不見!我們即將舉辦新的一場工作坊,關於台灣的族群議題,這次鎖定在新竹的客家人,但同時也將牽涉到不同族群之間,從歷史上到時至今日的族群互動與自我認同。這次的工作坊由我們的老朋友廖靜雯主講,歡迎對台灣族群議題與客家研究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參加!
《亞裔酷兒的離散心事》工作坊
倫敦講臺秋季活動來啦! 這次我們透過兩位藝術家Samuel和壽安的作品,邀請你從亞裔酷兒的生命經驗,感受旅居異鄉的層層壓迫與層層解放,還有那串聯起你們、我們、他們的離散心事。
臺灣新聞中的「英國研究」:Science Media Center Taiwan實戰報告
在臺灣,曾有一段時間,人們笑談中會以「英國研究」來戲稱那些看來荒謬的事情,只要是新奇古怪或不這麼可信,就會有人戲謔一句「你那是英國研究吧!」
這個現象始於新聞中常以「英國研究指出」作為標題開頭,而緊接在後的就是令人啼笑皆非的科學發現。這樣的新聞第一段,通常會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
台灣的科學新聞為什麼長這樣?又能做什麼來改變新聞中的科學?
《時代革命》放映暨座談
「《時代革命》放映暨座談」是由「倫敦講臺」主辦的免費活動。電影放映時間為 152 分鐘,電影放映完後將會安排簡短的座談。雖然是免費活動,但我們還是鼓勵大家共同捐款分攤放映費用,建議的捐款金額為£5,如果您願意的話請自備紙鈔或零錢,於活動當日投入捐款箱即可。如果最後捐款金額超過放映成本,多餘的部分將全數捐給電影製作團隊。謝謝!
商管學院如何理解社會 - 從社會行銷的角度檢視倫敦講臺的運作
商學院(或者管理學院)到底在學些什麼?商/管理學院的知識有可能為社會帶來「正向」的影響⼒嗎?儘管「正向」與否,端看所採用的理論視角而有所差異,但這⼀場線上⼯作坊,講者將從自⾝自大學時代在管理學院就學開始,直到最近針對「倫敦講臺」長年的組織進⾏的研究,為⼤家介紹商學院到底在探討什麼問題,並且從「社會行銷」的角度,來探討倫敦講臺將近七年來的活動經驗,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發。
歡迎所有關⼼倫敦講臺、好奇商/管理學院到底在幹嘛(除了了總是穿正裝上台報告之外)、商/管理學院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或者想來踢館商/管理學院這個看似總是帶給社會「負向」影響的⼈們,一起來線上相聚、討論。
講者介紹:李柏毅,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學⼠班(主修經濟、計量財務⾦融)、國立臺灣⼤學商學研究所碩⼠(MBA: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ot MacBook Air)、現就讀於英國倫敦國王商學院管理學博⼠班(King’s Business School, King’s College London),研究台灣⾼科技業的⼈力資源管理政策。「雖」長年與經濟、財務和管理學的理論互動,「但」也長期參與台灣的政治與社會運動,曾於國內環保團體實習、擔任國會助理、於國內政黨工作、與友⼈共同創辦倡議貧窮議題為主軸的組織「⼈生百味」。
換屋行不行?! 微型臺英表演藝術交流計劃《換屋計畫》座談
Saturday, 22 February 2020 from 13:30-16:30 S312 (Senate House) SOAS
換屋計畫是一個微型台灣英國的表演藝術交流計劃。從2017年至今,換屋計畫已經執行了三個年頭。側重於今年換屋計畫的成果,策展人Howl Yuan希望藉由此次座談,分享此計畫的概念,反思這些年進行下來的成果,以及展望外來的方向。
換屋(Home Swap)原本一種介於旅行與生活的移動方式。這種方式更強調跳脫制式旅遊的深度旅行與體驗當地文化。而藝術家換屋計劃以此為延伸,鼓勵藝術家更緊密與當地社群結合的駐地創作計畫。以“一年台灣藝術家造訪英國、隔年英國藝術家造訪台灣”的方式執行了三年,每一輪換屋計畫都在台灣與英國不同地點,與不同的在地機構和藝術社群合作,,因此每一年的換屋計畫總能有不同的脈絡,這是換屋計畫的挑戰,但也是其精彩之處。
英、美、澳各國打擊現代奴隸的作法、法規和研究,台灣可以如何跟上?
本次工作坊將透過他國打擊現代奴隸的經驗為例,探討台灣可以如何改善。
「現代奴隸」這次詞彙離我們好像有點遙遠。然而,就是此時此刻,還有一群人,遭受他人控制、打罵、沒有自由、工資(或極少工資)、活在恐懼陰影下。這樣的一群人,現在仍有4000萬人以上。而台灣一直存在這樣的問題。
政治因素或專業考量? WHO 冷處理性/別少數群體健康不平等的問題
Saturday, 19 October 2019 from 13:30-16:30
BG01, Brunei Gallery, SOAS Campus
本次工作坊將透過性/別少數群體健康不平等的問題,以 WHO 及其區域辦公室為例,探討政府間專門性國際組織(intergovernmental specialised organisation)的決策過程。
本次工作坊將討論 2013 至 2016 年,相關議案之提出、辯論、擱置,到開啟非正式協商,而最後整個提案遭到刪除,探討「循證公共衛生」(evidence-based public health)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尤其關懷該原則如何成為國際組織「政治不作為」的決策依據。
海怪的變形:北歐/英國臺灣影展策展工作坊
倫敦講臺本次榮幸邀請北歐/英國臺灣影展策展人Aephie來分享策展的旅程,如何用臺灣影展來為臺灣電影開發英國與北歐市場,如何接軌並建立ㄧ個詮釋平臺。
傳說中的海怪有不同的樣子,如同用各種觀點形塑的台灣,Aephie在首屆臺灣影展催生了這隻海怪,並將帶著他於接下來的影展持續分裂變形。
Public Theology and Social Movements in Post-1997 Hong Kong
Sunday 8 September 2019, 13:30-16:30 B104 SOAS Campus
** The place of this talk will be held in B104, SOAS Campus **
About this talk: Christians have been highly visible in the recent protests of anti-extradition law, whether they were chanting Sing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 or organising prayer meetings in the protest sites. As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Christians upholds the principle of 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 and may perceive social or political engagement as inappropriate, this presentation seeks to explore the phenomenon of Protestants’ increasing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movements through the use of public theology in post-1997 Hong Kong.
動畫藝術:談女性主義動畫與短片「鳥」
Sunday, 15 September 2019, 13:30-16:30 B103, Brunei Galler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LONDON, WC1H 0XG
講題摘要:
動畫影像藝術是重要的當代視覺媒介之一,透過視覺語言與美學經驗,動畫影像賦予議題探討與延展的可能性。講題將分為兩大部分:
(一) 女性主義動畫 動畫作為傳遞訊息的視覺載體,為女性主義觀點提供了一種藝術性的實踐。以1992至2017年各國的動畫短片闡述女性主義議題。探討女性主義概念如父權、男性凝視與身體自主權、母性與撫育、性解放等議題反映在獨立動畫短片創作上。
(二) 動畫短片「鳥」創作經歷 「如同災難般,毫無預兆的巨大恐懼侵襲著他。」——當恐慌伴隨著振翅聲襲來,一場混沌的、抽離的潛意識旅程將展開。動畫短片「鳥」與結合醫療與藝術的倫敦博物館Wellcome Collection合作,創作概念發想來自於恐慌發作,而探討的議題則是恐懼、生命與死亡。
講者介紹: 張吾青 / 動畫導演、概念美術設計師
倫敦講臺 2019 夏夜聚會
17:30-21:00, Saturday, 3 Aug 2019 B102, Brunei Gallery, SOAS, London
很快地, 18/19 學年即將邁入尾聲, 將近一年來的各種活動, 不論是倫敦講臺成立五年來典型的工作坊或讀書會、 這幾年大獲好評的東倫敦爬啤酒廠、 組團在場邊為每一個參與 London Pride 的隊伍歡呼、 以及新嘗試的短講, 倫敦講臺非常感謝也很珍惜每一位參加的朋友。 是大家付出的時間與心力, 讓每一次的討論都無可取代。
Narratives of young women activists in Hong Kong 2019
Nearly 5 years after the Umbrella Movement:
Narratives of young women activists in Hong Kong 2019
Venue: Brunei Gallery B102, SOAS, London WC1H 0XG
Time: 7-9pm Tue 2 July 2019
The Young Girls’ Heart (少女的心)was created in 2015 as a mutual help group on Facebook by the young Umbrella Movement activists to share their common experience of online gender and sexual harassment during and after the Umbrella Movement! Sadly, most of these attacks were from the “radical localists/right plastics!” who were supposed to be our comrades in the democracy movement!
全球健保最衛生:普世人權、民族主義與共同體的網羅
Saturday, 29 June 2019 from 17:00-19:00
Brunei Gallery B103, SOAS
講者:葉明叡/Emory University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你知道,台灣的全民健保中的「全民」包括誰嗎?決定誰應該納入健保,背後的理論與決策基礎是什麼呢?這牽涉到公共衛生理論當中,誰屬於「健康共同體」,在健康事務上誰跟誰應該相互扶持、彼此連帶。這場工作坊會先帶大家分別以政府、在台台灣人、在台外國人、海外台灣人等不同角度,來探討「屬於全民」(社會連帶)的「健康保險」(健康共同體)的意義。
倫敦講臺工作坊:獨立媒體撐香港
Saturday, 14:00-17:00, 22 Jun 2019
Brunei Gallery, SOAS, London
Independent Media supports Hong Kong
Speaker: Brian Hioe
Panellist: Shu Yan Chan
Venue: Brunei Gallery B102, SOAS, London WC1H 0XG
Time: 2-5pm Sat, 22nd June 2019
New Bloom editor Brian Hioe will speak about his experiences in Hong Kong last week’s protests. Hioe was in Hong Kong to report on the demonstrations there and observed the spontaneous, largely leaderless actions which erupted last week after Sunday’s demonstration (June 9th), which mobilized over one million Hong Kongers in protest, as well as the police violence which took place on Wednesday, June 12th. During the course of police actions against demonstrators on Wednesday, Hong Kong police fired rubber bullets, bean bags, water cannons, and tear gas at demonstrators, reportedly firing close to twice as much tear gas in one day as was used during the entire Umbrella Movement in 2014.
博屋瑪的一堂課:文面文化
博屋瑪的一堂課:文面文化
時間:2019年6月1日下午2點
地點:B103, Brunei Gallery,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台灣僅存的最後一位文面國寶Lawa Toyu(泰雅族)在接受BBC記者採訪時說道:「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或子孫們再繼續文面,這太痛苦了,但我希望人們能記住這是屬於我們文化的一部分。」
智慧財產權與惡的距離: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如何反抗?
Saturday, 18 May 2019 from 14:00-17:00 SOAS: Senate House, Wolfson lecture theatre (SWLT)
你知道台灣的智慧財產權法(包含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等的統稱)長成現在這個樣子,其實背後是殖民主義的遺跡、以及以「自由貿易」為名的壓迫嗎?你知道現在台灣原住民族的傳統樂舞、歌謠、圖文、服飾,依法已經不能隨意使用了嗎?這些看似一般人不怎麼需要關心的事情,串起了值得大家了解的臺灣故事。
國際保險套?談什麼是香港本位歷史工作坊
Saturday, 9 March 2019 at 14:00
S118 Paul Wembley Wing (Senate House)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簡介:
隨著本土主義在香港萌芽,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我城」的歷史。香港歷史明明源遠流長(對,你沒看錯,香港地區在6000年前就有原始文化了),但殖民地史家告訴你:不對喔,香港是1841年才劃出來的區域,香港史當然從這裡開始算。然後中國史家就可以很順的接下去:當然,所以1841前的香港劃進中國史只是剛好而已。讀了幾本香港史下來,不難發現從教科書到學術研究再到史普文章,裡面的香港無非就是「地理位置很重要」、「遠東第一深水良港」等等,因為各國利用這片土地進行貿易/戰爭/交流,順便造成香港的各種發展云云。或許是時候讓香港的歷史書寫可以不必再淪落到大家隨手拿來用、用完即棄,還得承載大家不要的廢棄物了。
全球健康工作坊:新世代的對話想像
【活動簡介】
什麼是全球健康?擁有好的健康是每個人應獲得的人權之一嗎?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又在全球健康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倫敦講臺這次邀請全球衛生讀書會舉辦一個工作坊,希望向大家分享讀書會的成員們這兩年來學習全球衛生的心得。演講題目從健康出發、談及人權、疾病的防治帶到台灣如何參與全球衛生、健康援助等的議題。 我們希望能帶領大家進入一系列Global Health議題的討論,讓大家對於全球健康以及台灣在這些國際議題的參與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講者簡介】
李柏翰 薩塞克斯大學 法律與社會研究博士生
傅涵 倫敦帝國學院 傳染流行病學博士生
朱彥豪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 公共衛生博士生
鄭凱元 倫敦大學學院 精神醫學博士生
喬瑟芬主講:當性平教育遇上保守派的反撲
主講:喬瑟芬
時間:11月17日(六)下午2-5點
地點:SOAS Paul Webley Wing S312
講者介紹: 喬瑟芬
曾任職媒體、文創產業。姝文創、《如果你也聽說》性/性別暴力寫作計劃共同創辦人。因成長於教會而意外踏入性別運動,希望促進基督教與LGBTI群體間的對話,不定期於網路發表有關性平的文章。
活動介紹:
即將到來的公投,你還搞不清楚「平權」跟「愛家」在爭論什麼嗎?倫敦講臺特別邀請到喬瑟芬,來分享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也談談人權保障與宗教自由的範疇,以及進而理解彼此、尋找可能的溝通方式。
對話王丹: 臺灣、美國與中國的三角關係
對話王丹: 臺灣、美國與中國的三角關係
時間: Sat. 27/10/2018 14:30-16:30
地點: SOAS (確切地點待公布)
講者:
王丹,畢生投入中國民主化運動。 六四天安門發起人之一,輾轉到美國並於哈佛大學完成歷史研究博士學位。曾於台灣清華大學、中正大學授課。2017年回到美國,成立智庫「對話中國」,在美國各地舉辦小型沙龍。
活動簡介:
2016年後台灣政局翻盤後,與中國的關係改變,中國未來10年與台灣的政局發展。 本次活動將以討論形式,歡迎對議題有興趣的朋友帶著問題來跟我們一起討論。
不只是音樂— 和阿洛、舒米恩聊聊那些關於原住民文化、土地和關懷的事
Time: Sunday, 14 October 2018 at 14:00
Venue: B202, Brunei Gallery SOAS
如果抗爭是噪音,忽略會讓我們心煩,聆聽會讓我們著迷。
本次工作坊邀請導演阿洛.卡力亭.巴奇辣(Ado Kaliting Pacidal)和音樂唱作人舒米恩.魯碧(Suming Rupi)透過原住民音樂人的視野來和大家聊聊原住民文化和土地的相關議題。
英國劇場 台灣觀察 — 劇場工作坊
英國劇場 台灣觀察 — 劇場工作坊
時間: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14:30
地點:B211, Level 2, Brunei Gallery, SOAS, London WC1H 0XG, UK
【活動簡介】
你喜歡看劇嗎?講者將以導演的角度,分享來英國念劇場後對台、英劇場文化的看法;以及籌組劇團《蟑螂與軟綿綿毛茸茸模糊糊動物們》參加愛丁堡藝穗節的經驗,分享從募資、籌備、宣傳到演出的甘苦談。
【講者】 Yu Chia Huang 黃昱嘉
劇場導演,劇場創作者與劇作家。熱愛動物,喜歡有趣的劇場,在倫敦學了兩年劇場導演,目標是可以一直做有趣的演出。
You are what you eat? -飲食人類學工作坊
主題:You are what you eat? -飲食人類學工作坊
日期:Sat. 28 July 2018 13:30
地點:待確認
(請在門禁處出示學生證,非學生者可在櫃台簽到領取訪客貼紙,如遇警衛不清楚有這個活動請向他說明或聯絡工作人員)
講者簡介:
楊璿,飲食人類學碩士畢,人類學MAres就讀中。讀書之餘曾任幾間餐廳廚師,對人類學與食物的愛都是真的。(真的啦)
活動簡介:
你對人類、吃飯的人類或人類的食物有興趣嗎?歡迎你參加飲食人類學工作坊講座,本講座內容討論人類的社會結構與其食性之間的關聯(先別急著睡,本場講座不會讓你睡只會讓你餓)。從療癒食物、家庭飲食再談到國族飲食,到底這些食物在社會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又對你我產生了什麼影響? 另外有機、公平貿易、慢食運動與吃素潮流真的就是現代飲食的解藥嗎?本講座將以人類學的角度討論食物,歡迎對吃有興趣的各位踴躍參加!
同志國族主義與數位粉紅經濟
酷兒關鍵詞:同志國族主義與數位粉紅經濟
劉 文:台灣—中國的酷兒地緣政治
周天楊:中國酷兒數位文化與粉紅經濟
時間:6月29日19:00-21:30
地點:SOAS, S211, Paul Webley Wing (Senate House), SOAS, London WC1H 0XG
《台灣—中國的酷兒地緣政治》
同志國族台灣 v. 酷兒中國?「同志國族主義」( homonationalism)是2000年後性別研究轉向跨國主義的重要關鍵詞之一,描述曾被國族建構排斥的性/別少數如何被收編至帝國的權力部署。此理論經常被應用於反對與國族相關的建設和運動。
然而在這個座談中,我將提出同志國族主義對於詮釋非西方國家同志運動的限制,特別是它對於台灣及中國同志研究所造成的二元分化的知識生產,以及對於「台灣—中國」後冷戰地緣政治分析等相關問題。
•講者簡介:劉文,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分校性別所助理教授、批判社會心理學者、小說家與專欄作家(筆名:柴),長期關注性別議題與酷兒運動,現居於紐約。
Exhibition Seminar: Taiwanese Indigenous Curatorial Practice
倫敦剝奪展覽實踐分享: 臺灣原住民當代藝術的履踐相遇
Dispossessions: Performative Encounter(s) of Taiwanese Indigenous Contemporary Art
presents
Performative Encounters and Curating Dialogues betwixt artists, performers and curator
|| 活動時間 ||
Part I - 表演藝術的履踐相遇
6.00 – 6.10 布農族策展人 Biung Ismahasan 介紹
6.10 – 6.40 太魯閣族表演藝術交流 Don Don Hounwn and Temu Basaw
6.40 – 7.00 觀眾、藝術家和策展人對話
Part II - 視覺藝術的履踐相遇
最不得其門而入的產業秘辛 -- 藝術產業工作坊
Time: 13 May at 12:45–15:00
Venue: B104, Brunei Gallery, SOAS; 34-35 New Bond St. Mayfair, London W1A 2AA
在藝術產業工作的人,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一般人可以去逛這樣的展覽嗎?」我每次都搞不清楚為什麼會有這種問題,後來我想應該跟我第一次去clubing一樣,去過一次就覺得不過就這樣,但進去前搞得跟越級打怪一樣。
對話Whiskey Chow:藝術可能改變世界嗎?
Time: 13:45–17:00, 28 April 2018 Venue: B104, Brunei Gallery, SOAS
對話Whiskey Chow:藝術可能改變世界嗎?
20歲的我,坐標中國廣州。 因為看到了同志社區的另一種可能性,參與進了當時方興未艾的中國同志運動。 那時年輕的自己,大概永遠無法猜到,在接下來的5年間發生在我身上以及由自己一手實現的事情如何徹底改變了我看世界的角度以及之後的人生。
族群藝空間作為基進策略:臺灣原住民當代藝術在倫敦的合作策展實踐
Time: 5 May at 13:30–17:00 Venue: S209, Paul Webley Wing (Senate House), SOAS
族群藝空間作為基進策略:臺灣原住民當代藝術在倫敦的合作策展實踐 Ethno-Spatiality as Radical Strategies: Collaborative Curation of Taiwanese Indigenous Contemporary Art in London
講座簡介
近十年來,臺灣原住民藝術家在臺灣和海外的雙年展、藝術節和藝術獎中佔有重要地位,然而原住民策展(indigenous curating)的概念與實作尚在萌芽階段。Biung作為一名原住民策展人,將藉由此次講座分享討論如何利用原住民策展人的工具和研究方法,透過獨立策展 (self-organisation of curating) 的方式來擴大藝術空間的想像與實踐。
歷史、臺灣、二二八工作坊
24 February at 13:30–17:00
S209, Paul Webley Wing (Senate House), SOAS
工作坊簡介
1947年2月底臺北查緝私菸的擦槍走火,最終竟失控成無法挽回的全臺騷動。二二八事件對臺灣後續發展影響深遠,只是至今仍爭議不休難以定論。二二八的歷史真相為何?又誰該為這起歷史事件負責?是獵巫式追殺,還是轉型正義?幾乎成了每年二二八和平紀念日的週期性「陣痛」,以及尚未得解的臺灣歷史情結。 然而,此一情結的背後,似乎也反應了歷史作為一門被忽視的學問在臺灣所面臨的問題,影響我們思考二二八時容易陷入的迷思,以及二二八本身所照映出臺灣歷史/史觀的糾纏。本次工作坊,期待與大家討論如何從歷史學的觀點思考二二八事件?歷史學者又是如何處理此一極為複雜敏感的歷史事件?
過勞作功德?勞基法修法吵什麼?
6 January at 14:30–17:00
B202, Brunei Gallery, SOAS
台灣勞資糾紛很少、根本沒有過勞死,如果有,也是勞工本來就有病。(資方代表蕭明仁)
認真需要賺錢的勞工現在在工作,外面抗議那個都是放錄音帶的啦!(民進黨籍立委邱議瑩)
照服員薪水三萬工作已經超過忍耐,要施展愛心有一點點困難,但要當作功德臺灣。(行政院長賴清德)
這些幹話,都源自2017年11月執政黨推出勞基法修正案的審查過程,民進黨2016年砍掉了勞工七天假,訂了一例一休,2017年隨即打算推翻去年自己修的一例一休(但七天假沒有要還的意思),以增加勞基法上的工時彈性,這些措施包括有條件放寬七天須休假一天的原則、輪班間隔從最少需要休息十一小時放寬到八小時等重要的原則。
幻想是免費的︰從何韻詩歌迷文化看香港的性/別風景
何韻詩,香港女歌手,於2012年香港同志大遊行公開女同志身份,2017年臺灣PTT拉版平權女神前五名。對作為異質的文化生產者而言,何韻詩的性別氣質、演藝作品和八卦新聞向來是社會大眾及歌迷間熱烈討論的話題。
本次工作坊講者會分享她從2009年至2014年間與何韻詩的香港歌迷進行的參與觀察和個人訪談,討論他們有笑有淚的追星經歷,理解他們在詮釋和挪用明星文本的過程中如何協商和摸索自身的性/別認同與渴望,並探討他們在何韻詩出櫃前,如何遊走於八卦的愉悅與捍衛何韻詩社會形象的道德責任之間,以及何韻詩出櫃後,如何投射對本土同志運動的想像。到底,歌迷都在想些甚麼?歌迷都在做些甚麼?他們的日常實踐和創意與香港的社會脈絡關係為何?他們的愉悅、渴望和協商如何嵌入於後殖民政府、華人家庭觀念和以基督教福音派為主的宗教右派的性別政權與社會結構之中?快樂,也許是免費的;而幻想,絕對是免費的。讓我們一起從何韻詩的歌迷文化出發,竅探香港社會性/別風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揹起玉山最高峰 + 倫敦講臺新學期活動討論會
活動時間:2017年9月30日下午兩點 活動地點:Imperial College, Royal School of Mines, Room 303 (場地入口有門禁,敬請盡量準時到達)
Royal School of Mines的詳細位置請參考以下兩個網址: goo.gl/aR6vjI goo.gl/uuI7RE
本活動首先會播放紀錄片「揹起玉山最高峰」,感謝本片導演馬躍•比吼的慷慨分享,授權倫敦講臺播放。
2002/46分鐘/馬躍•比吼作品 ☆2003台北電影獎 傑出紀錄攝影獎 ☆2003地方志紀錄影帶獎 優選 ☆2003南方影展 特別獎
回家的路:原住民青年笑淚對談
對於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成長的各位來說,我們很輕易地能列舉出在台灣生活的不同族群:有原住民族、閩南人、客家人、1949年跟隨國民政府遷台的人、以及來自不同國家的新移民。但是,除了這樣的分類之外,對於「原住民族」,大家又有什麼想像呢?
我的國家叫我去流浪:歌手巴奈紀錄片播放 X 導演阿洛映後座談
我的國家叫我去流浪: 歌手巴奈紀錄片播放 X 導演阿洛映後座談
活動時間:2017年7月9日 (日) 14:30 活動地點:B102, Brunei Gallery, SOAS, London, WC1H 0XG
紀錄片《我的國家叫我去流浪》從記錄歌手巴奈出發,她是歌手、也是社會運動抗爭者。巴奈曾經創作出膾炙人口的「流浪記」等流行歌曲,但她更不忘以歌手身分來參與社會運動。本紀錄片涵蓋了他以生命及音樂所參與的反核運動、土地抗爭,也記錄了總統向原住民族道歉、及近期巴奈在凱道夜宿一百多天、「現在進行式」中的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劃設爭議。
紀大偉主講:從同志文學看臺灣歷史
從同志文學看臺灣歷史
【倫敦同志大遊行系列講座之二】
時間:2017年7月2日下午2:30
地點:Imperial College, Royal School of Mines, Room 1.47
(場地入口有門禁,敬請盡量準時到達)
Imperial College很多棟,所以Royal School of Mines的詳細位置可參考以下兩個網址:
goo.gl/aR6vjI
goo.gl/uuI7RE
「同志文學史是臺灣的發明」,紀大偉大聲說。看你一臉不置可否,他掏出1950、60年代的聯合報外電報導、保健小常識和聳動的社會新聞,滔滔講起冷戰時處於戒嚴的臺灣怎麼從美國麥卡錫時代的眼光裡形成對同性戀的認識。
性怎麼解放?──公共「性」、情慾次文化與同志運動
性怎麼解放?──公共「性」、情慾次文化與同志運動
Sexual Liberation?: Public Sex, Erotic Subcultures and Tongzhi Movement
【倫敦同志大遊行倫敦講臺系列講座之一】
時間:2017年6月18日 14:00-18:00
地點:17 Queen Square, London, WC1N 3AZ
(本場次分上下半場,預計各兩小時。另外場地有門禁,請盡量準時到達。遲到的人請到時候看門上的告示,以電話通知我們開門。)
一起Am到天亮—淺談原民音樂的樣貌和原民社運音樂
德國樂團誤用了阿美族郭英男演唱的飲酒歌後,反而在臺灣掀起一陣原住民音樂的熱潮。但是,你知道談「山地國語歌曲」的時候,其實需要從救國團的歷史看起嗎?過去唱片公司出版原住民音樂的時候,時常為了討好聽眾,反而以日語演唱為多嗎?
謎樣的基改作物:是毀滅的種子,還是人類存亡的關鍵?
工作坊:謎樣的基改作物:是毀滅的種子,還是人類存亡的關鍵? 地點:17 Queen Square, London, WC1N 3AZ, United Kingdom 時間:14:30pm, 21/05/2017, Sunday
有說人基因改造創造了毀滅的種子(seeds of suicide),也有人說基改作物能夠拯救糧食危機,讓千萬人免於饑荒。
到底基改作物是什麼?讓某些人唯恐避之不及,另一些人卻寄予厚望?
穿越時空談琴說樂- 談古樂復興及歷史風格演奏
Saturday, 29 April 2017 at 14:30–17:30 17 Queen Square, London WC1N 3AZ
自20世紀初期,古樂復興及歷史風格演奏在歐洲古典樂界萌發。古樂泛指18世紀以及更早的音樂,而歷史風格演奏便是因應古樂的風潮而產生的演奏理念。歷史風格演奏的目標是最大程度上的模仿音樂被創作時的演奏方法及聲音,而歷史風格的實做者會從樂器、調律及風格上切入,藉著對上述的元素進行考究並且實際操作演奏。
本次工作坊將會討論歐洲古樂的興起及其背後的價值,藉著聆聽現代樂團和古樂團的差別,進而了解和欣賞古樂之美。
講者:
Timothy Lin
現就讀Royal College of Music,主修音樂演奏。
不要再給我打分數 -- 淺談台灣與英國的大學審查制度
不要再給我打分數 - 淺談台灣與英國的大學審查制度
時間:2017年4月8日星期六14:30
地點:B102, Brunei Gallery, SOAS, London WC1H 0XG
【活動簡介】
隨著世界各國的大學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有限的高等教育資源考驗著各國教育、科技發展部門的分配智慧。
當市場機制無法有效達成大學發展的經費分配時,文獻計量學等績效導向的工具,成為資源分配者做決策時,可使用的參考依據。大學審查制度因此成為決定著各大學命運的關鍵,深刻地影響高等教育的走向。
本次工作坊將從英國、台灣兩地大學發展的歷史切入,從中一窺二國高等教育發展樣貌。尤其是在知識經濟掛帥的年代,高等教育面臨到生產效率與研究品質的兩難,大學審查制度是如何扮演關鍵的「推手」。在此現實下,討論高等教育面對的挑戰以及將何去何從。
【講者簡介】
彭銘得,Goldsmiths大學社會學博士生,喜歡海豹還有看海豹,專長是享受與海豹目光對視的瞬間吉光。
林映均,萊斯特大學法律學博士候選人,研究國際經貿法及爭端解決機制。
陳令杰,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歷史系博士生,研究興趣為近代中國史與近代臺灣史,主要研究郵政通訊與社會變遷。
廖靜雯,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主要興趣為近代臺灣史與性別史。
倫敦講臺 氣候變遷工作坊-台灣能源轉型與綠能產業推動
Saturday, 1 April 2017 at 14:30–17:30
17 Queen Square, London WC1N 3AZ
氣候變遷工作坊 - 台灣能源轉型與綠能產業推動
氣候異常逐漸成為常態,2016年初台北市山區降下瑞雪,然而2016年卻是全球自觀測以來最熱的一年。巴黎協議後,台灣也提出了自願性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展現共同對抗暖化決心。而對約90%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能源使用的台灣而言,能源改革遂成為首要之務。在全球永續新能源思維下,並沒有任何單一能源選項或措施是最佳選擇,而是需在安全、永續、經濟與公平等面向下取得平衡,也因為這樣使得能源政策變得複雜。
三一八太陽花學運三周年紀念回顧:三一八後在英台灣人的行動與想像
Saturday, 18 March 2017 at 14:30–18:00 17 Queen Square, London WC1N 3AZ
2014年在台灣發生的太陽花運動,3月18日正好滿三周年。倫敦講臺也是當時因關心台灣服貿議題與民主危機,而在倫敦集結的一群人,創立的跨校性社團。
三年來,參與行動的人們—包含正在看這篇活動邀請的你,在各自的生命歷程中,是否產生了一些變化?而三年來,台灣迎接了政黨再次輪替,但依舊有更多議題,例如,同性婚姻合法化、轉型正義、原住民、移工、勞動與環境保護等議題的論辯,還需要我們思考、關心、行動。身為在海外關心台灣未來的人們,又應該往什麼方向、以及如何持續前進?
文物長生不老之術?-文物修復原理與案例分享
Saturday, 18 February 2017 at 14:30–17:30 17 Queen Square, London Wc1n 3az
文物長生不老之術?-文物修復原理與案例分享
舉凡世界上的各種物件,從被製造或是自然生成開始,就漸漸以各種形式邁向毀損,而歷史文物也不例外。那麼,我們又如何能認識五千多年前蘇美人發明的楔形文字?三千多年前的古埃及木乃伊?以及欣賞各式各樣在博物館裡橫跨大時間尺度的文物呢?
萌盟的前世今生:護家基督教的系譜學
工作坊名稱: 萌盟的前世今生:護家基督教的系譜學 時間: 4th Feb (Sat), 14:30. 地點: 17 Queen Square, London. WC1N 3AZ
近年在臺灣,婚姻平權法案引起不少討論,一個主要的反對聲音來自宗教團體(護家盟),其中基督宗教被視為其中的主力。這現象引起不少人討論:「臺灣的基督教如何變成護家盟?而他們究竟是誰?」
認識「無家者」:遊民現況、政策與民間力量的跨國比較
當我們遊歷歐洲許多大城市,無論觀光或生活,很難不注意到生活在街頭的這群人,他們通常帶著所有家當,在城市裡流浪。「他們」被注意到的特徵不外乎以下幾點:雜亂、氣味,在地上或坐或躺,有的乞討有的睡覺,有時他們會讀厚厚的書,坐在臨時搭建起的小小天地裡,又或著身邊躺著狗,一同蜷縮在城市的角落。
往事並不如煙: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的檔案追尋之路
往事並不如煙: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的檔案追尋之路
去年衛城出版的「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一書,記錄了當年白色恐怖受難者行刑前所留下的遺書,一篇一篇,有愛、有痛苦、有遺憾、有抱歉。我們很難想像,這些在萬般無奈中留下的最後的愛與叮嚀,國家竟然一直扣留了五、六十年,從沒想過要發還給家屬,家屬也從來不知道有這些遺書的存在。
看懂TPP的第一步:談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的架構、特色與爭議
Saturday, 26 November 2016 at 14:30–17:30 17 Queen Square, London WC1N 3AZ
(場地設有門禁,請盡量準時以方便入場,謝謝!)
TPP,由三個英文字母代表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被喻為是21世紀新一代的自由貿易協定典範;參與談判的12個國家握有全球GDP的三分之一,也代表著一個新興的超級經濟整合市場的誕生,贊成者引頸期盼貿易、市場及資金更高度的自由化所帶來的發展與繁榮 ; 但是反對者卻主張TPP將帶來不可逆轉的災難:例如食品安全失守、藥品價格飆漲、農業連根拔起、勞工喪失保障、隱私權緊縮、基礎公共服務落入外資之手……
台灣不是國際上的孤島 : 國際法與南海仲裁案
(場地設有門禁,請盡量準時以方便入場,謝謝!)
是否常常覺得,台灣在國際上很孤獨呢?我們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正式承認台灣的國家不多,時不時又有國家與我國斷交,想要進國際組織又常常因為國家地位不明而進不了。另外,在國際場域上,台灣似乎常常受到對岸中國打壓,在國力懸殊的狀況下,我們又該如何維持國家利益?大國可以使用拳頭以及經濟優勢,缺乏這些的小國,最大的武器,就是法律。
《Roofless Conditions》 遊民紀錄片播放、映後座談
你/妳是否曾經想過:為什麼倫敦有這麼多的遊民?我們到底應該伸出援手還是快步經過?他們如何在人來人往的街上討生活?從他們的角度看到的世界跟其他人有什麼不同?成為遊民是一種選擇嗎?
Roofless Conditions是一部探討遊民議題的紀錄片,由四位分別來自台灣、敘利亞、匈牙利和摩洛哥的電視新聞學碩士班學生完成。
淺談台灣與英國心理衛生支持體系及當前政策願景
倫敦講臺2016分享會:淺談臺灣與英國心理衛生支持體系及當前政策願景
時間: 十月八號 14:30 地點: Alexandra house, 17 Queen Square, WC1N 3AZ https://goo.gl/maps/9ogRSCjFS162
近年在臺灣開始出現的隨機殺人事件讓你擔憂嗎?
你聽過政大的搖搖哥事件嗎?
身邊有朋友家人、甚至是你自己覺得不快樂、憂鬱、焦慮,卻不知道怎樣找到最好的幫助嗎?
來到倫敦求學,覺得孤單、找不到最好的方式面對人在異鄉隻身面對所有挑戰的壓力嗎?
倫敦講臺同志大遊行經驗分享兼吃吃喝喝大會
倫敦講臺同志大遊行經驗分享兼吃吃喝喝大會
活動時間:2016年9月24日下午14:30 活動地點:Room B10, Alexandra House, 17 Queen Square, London WC1N 3AZ (場地地點有門禁,請盡量準時到達,有專人會幫忙引路、開門,如不能準時,當天我們會在門上上留聯絡手機,請再打電話給我們幫你開門!) http://www.ucl.ac.uk/maps/alexandra-house
活動簡介: 大家還記得六月底的同志大遊行嗎?
彩虹爆米花—艾迪與希亞:半世紀的漫長婚約
彩虹爆米花—艾迪與希亞:半世紀的漫長婚約
彩虹爆米花時間:2016年6月18日下午14:30 彩虹爆米花地點:Room B10, Alexandra House, 17 Queen Square, London WC1N 3AZ (場地地點有門禁,請盡量準時到達,有專人會幫忙引路、開門,如不能準時,當天我們會在本活動專頁上留聯絡手機,請再打電話給我們幫你開門!)
被傷害的醫病關係:醫糾法草案是解藥嗎?
工作坊時間:2016年4月30日下午14:30
工作坊地點:Room B10, Alexandra House, 17 Queen Square, London WC1N 3AZ (場地地點有門禁,請盡量準時到達,有專人會幫忙引路、開門,如不能準時,當天我們會在本活動專頁上留聯絡手機,請再打電話給我們幫你開門!)
工作坊內容簡介: 衛生福利部在2012年開始推動著一部醫療專法的立法,這部醫療糾紛處理及事故補償法(簡稱醫糾法)將為醫療糾紛建立一套從糾紛處理到事故補償的專法,期待它能改善已經生病的醫病關係,一方面保障病人的權益,另一方面減輕醫生面臨訴訟的壓力。這部醫糾法不僅引起醫界熱烈的討論與關注,它的立法政策與思維也將影響既有的民刑事責任制度以及醫療糾紛的救濟管道。只是,對於台灣的醫病關係,醫糾法是可行且理想的解法嗎?
他山之石──NHS與台灣健保
時間: 2016-04-09 14:30 地點: UCL South Wing G12 Council Room 地圖: http://goo.gl/SoeroR
2016年1月12日,英國初級醫生(Junior doctor)舉行自1975年以來的首次罷工,抗議政府新提出的勞資方案。在與政府多輪談判失敗後,英國醫學會(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計畫於四月初及四月底,在英格蘭地區組織初級醫生再次罷工,最後一階段(四月底)罷工將包含停止急診室服務。根據數據顯示,一月份的首次罷工有超過70%初級醫生參與,罷工至少延遲了國民醫療服務(NHS)約4,000例手術。
倫敦講臺小座談:台灣偶像劇的東亞市場運作及消失
倫敦講臺小座談:新自由主義解管制的後果 - 台灣偶像劇的東亞市場運作及消失
座談時間:2016年3月13日(日)下午兩點半 座談地點:UCL, Pearson Building (North East Entrance) G17 座談教室地圖:http://www.ucl.ac.uk/maps/pearson-g17
倫敦講臺這次邀請到King’s College London博士候選人賴以瑄,分享她對偶像劇(目前台灣相對工業化的商業產品)生產機制的研究。
逆襲!文化恐怖份子:文資保存、去殖民與抵抗政治
逆襲!文化恐怖份子:文資保存、去殖民與抵抗政治
工作坊時間:2016年3月12日 14:30 工作坊地點:UCL Pearson Building (North East Entrance) G22 LT, WC1E 6BT 地圖:http://www.ucl.ac.uk/maps/pearson-lt
歷史建築除了自燃發電、囤積炒賣以外,真的沒有其他作用? 文資保存運動參與者和民間團體就是一群戀殖、懷舊、不思進取、阻礙發展的文化恐怖份子?
台灣轉型正義論述下的記憶政治
殘缺的悔悟,失語的倖存: 台灣轉型正義論述下的記憶政治
工作坊時間: 三月五號 14:30 工作坊地點: Cruciform Foyer 201 Seminar Room 3,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Gower St、London WC1E 6BT http://www.ucl.ac.uk/maps/cruciform-building
2016年1月16日,蔡英文代表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競選期間,蔡英文一再強調,轉型正義將是她的任期中最重要的執政項目之一。然而,在此之前,台灣已歷經了兩次政黨輪替,針對白色恐怖受難者的補償條例與相關基金會更是早已於2014年完成任務。在此政治基礎上,為何轉型正義對民主化已近三十年的台灣社會來說,仍舊是一項路途尚遠,任務未完的挑戰?本次工作坊嘗試從後冷戰的人權論述中,重新審視台灣目前的轉型正義論述在哪個環節出了何種差錯,以致於為何在相關的制度性安排進場之後,曾經一度失去的正義為何終究未回到倖存者的手中?同時,面對冷戰對抗框架下的東亞地景之一:白色恐怖,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早已逝去與仍倖存的「前政治犯」們?他們是受難者、國家的敵人,還是抗爭者?更直白地問,這群垂垂老矣的前政治犯們是如何在他們的「其後人生」定義他們近半世紀前的過去?
倫敦講臺特別座談:頂坡角一四五號的人們──樂生療養院保留運動(紀錄片+座談)
樂生療養院建立於1927年,其時世人仍對痲瘋病有許多未知與恐懼,認為此病具有高度傳染性,且無藥可救,因此所有病患與疑似患者都將強制送至樂生療養院隔離,與原本的生活和世界隔絕、斷裂,開始他們「以院作家」的一生。即使藥物在1950年代引進台灣,社會歧視與疾病所帶來的後遺症,使他們只能在台北的邊緣–也是這主流社會邊緣–繼續以院為家。1994年捷運局選址樂生作為新莊捷運機廠預定地,這群老院民們面對生命中第二次的強制離開家園。即使各界聲援者湧入,也在社會上引起高度爭議,但「重大建設,必有犧牲,」2007年的政府這麼告訴我們。然而,發展必然要建立在弱勢者的犧牲之上嗎?2013年,捷運新莊線將在「新莊機廠未完成的情況下全線通車」,證明了開發政策帶來的種種「犧牲」可以避免。
倫敦講臺紀錄片播放-命與債
《命與債》紀錄片活動:誰的自由在自由貿易中實現或被摧毀?
活動時間:2016年1月9日,下午2點半至5點 活動地點:Alexandra house, 17 Queen square, London. WC1N 3AZ 備註:請帶活動小物,香蕉ㄧ根
無論在英國或臺灣超市,時常會看到架上堆滿世界各國的產物,當你要挑選起司或紅酒,也許產地國是重要的;但挑選香蕉或葡萄,價錢也許才是主要考量。拜興盛的國際貿易所賜,消費者在超市或甚至在螢幕前,就能買到世界各角落的食物、商品或服務。現代社會也往往以進口物資的多元化、出口產品的廣度,來判斷該國是否夠先進、夠全球化。對消費者或國家而言,是否加入由「國際貿易」建構出來的全球市場,似乎已不再是個問題,重要的是如何藉由國際貿易滿足自己的需求,如何在全球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國際貿易與全球市場的開放真的是造福所有人民的「好事」嗎?當政府面對國內經濟成長的壓力,開放國內市場、吸引外資,以及簽定自由貿易協定是唯一的解答嗎?
【倫敦講臺工作坊第十四回】經濟入門 - 漫談貨幣政策
【倫敦講臺工作坊第十四回】 主題:經濟入門 - 漫談貨幣政策 時間:14:30-17:00, Sun, 13th Dec 地點:UCL South Wing G14 Committee Room
貨幣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如影隨形。無論是以鈔票的形式購買Wasabi便當,用debit card在lastminute.com訂下音樂劇門票,抑或是用來滿足其他各型各色的生活需求,貨幣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塊。然而在一個經濟體裡,這由紙張或金屬製成的貨幣是由誰控制其發行量?為何貨幣流通量的多寡總會引來就業率、經濟成長率等議題的討論?為何每當中央銀行公告了貨幣政策後就會引起一堆「財經專家」的探討批評?或許人們覺得這些事情天高皇帝遠,帝力於我何有哉?然而貨幣確實是會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有必要對其有基本認識。
【倫敦講臺工作坊第十三回】健保二十年的成與弊
【倫敦講臺工作坊第十三回】 主題:健保二十年的成與弊 時間:14:00-17:00, Sat, 5th Dec 地點:UCL Pearson (North East Entrance) G23
1995年開始實施的全民健保,今年20歲了。
99.5%以上的高納保率,年年七成以上的高滿意度。多年來,健保提供了“物美價廉”,唾手可得的醫療。一直是政府自豪的社會保險政策。
倫敦講臺工作坊 - 台灣的排放減量承諾與能源發展情境
主題:在巴黎新協議之前 - 台灣的排放減量承諾與能源發展情境 時間:11/27 (五) 18:30-21:00 工作坊包含碳排放工具的操作,歡迎攜帶筆電入場參與實作。
繼2014年全球平均氣溫刷新人類觀測史上新高,根據NASA推估,2015年極可能再次刷新紀錄。在此同時,各國元首政要、談判專家、科學家及社會團體即將前往巴黎進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國會議(UNFCCC COP21)。依據先前協議,各國必須於此會議前提交「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DC),明定具體溫室氣體排放減量承諾,並說明實際作為與期程。最終具體目標與規範將於此會議中協商談判。因此,此會議之最終協議將可能是繼「京都議定書」後,規模及影響力最大之國際公約。
倫敦講臺紀錄片放映-水戰
紀錄片放映第三回 主題:紀錄片「地下水三部曲」《水戰》 時間:2015年11月21號 2pm 地點:UCL, B10, Alexandra House, 17 Queen Square, WC1N 3AZ 路線:http://crf.casa.ucl.ac.uk/screenRoute.aspx?s=386&d=121&w=False
柯金源導演的「地下水三部曲」紀錄片之二《水戰》,以屏東萬丹小泉村居民抗爭事件作為楔子,揭開台灣水源分配利用問題的種種複雜面向。
文萌樓是小姐幹出來的─談文萌樓與妓權運動
Saturday, 7 November 2015 at 13:00–15:00 17 Queen Square, London WC1N 3AR
本週六很難得地三位來自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的朋友,佩妤、以良子和可樂,能來與我們分享她們切身的抗爭經驗,談談妓權與文萌樓之保存。無論你是對性工作、性交易除罪、性污名、抗爭、文資保存、都市更新等任何議題有興趣,都務必前來聽聽這些第一線的故事與觀點。
紀錄片「地下水三部曲」《命水》
主題:紀錄片「地下水三部曲」《命水》
時間:2015年10月24號 18.30pm
地點:UCL Pearson Building Room G22, WC1E 6BT
路線:http://crf.casa.ucl.ac.uk/screenRoute.aspx?s=386&d=121&w=False
倫敦講臺紀錄片又來了!
今年起,倫敦講臺陸續播放了探討同志議題、細說倫敦LGBT大遊行歷史的《驕傲大聯盟》,與柯金源導演深究農地重金屬污染的《黑》等片,並藉由映後討論,彼此交換意見、刺激想法,讓參與者對議題能有更多元的觀點。 這一次,倫敦講臺將放映柯金源導演的紀錄片,公視【紀錄觀點】「地下水三部曲」的首部曲- 《命水》。
透過影片,我們走入鄉間,細聽在地人傾訴自己和水密不可分的關係,了解臺灣人的生活、文化和生態環境,是如何與地下水緊緊相依。並藉由人們緬懷過往的呢喃,進一步了解公共建設、科技進步和生活型態的轉變,又如何改變了人們與地下水的關係。曾經無比親密的人類生活和地下水,在都市化快速擴張的現代社會,是否能繼續維持過往共存共榮的關係呢? 倫敦講臺也將利用這次機會,待影片播放過後,和大家一起關心臺灣水資源不足的困境,並以日月光排放未處理的廢水至後勁溪一事為案例,與大家一起思索,工業發展與水資源保護是否真若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歡迎各位有興趣的朋友,一同參與我們的活動!
我們所不知道的農村危機與轉機 - 你農我農
Sunday, 28 June 2015 at 13:00–17:00 Wilkins Garden Room, Bernard Katz Building, UCL,WC1E 6BT 【台灣版/繁中版】
邀請大家這週日一起來參加倫敦講臺和中國朋友──建築東西一起舉辦的討論會,活動頁面如下,歡迎加入我們!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22384354489413/
倫敦講臺工作坊第九回:Battle of ideas
倫敦講臺第九次工作坊
主題:Battle of Ideas
時間:2015年3月23號 18.30pm
地點:Foster Court 130
路線:http://crf.casa.ucl.ac.uk/screenRoute.aspx?s=1168&d=77&w=False
倫敦講臺工作坊自2013年七月起,討論了國道收費員、公民記者、妓權運動、古蹟與文化資產法、古蹟與都更、香港爭普選、高等教育商品化,以及多元成家等議題。倫敦講臺也藉由讀書會、政策實驗室,邀集各方朋友的力量,一次一次挑戰我們想深入了解,卻又不在行的領域。
這十餘次大大小小的活動,都不是一兩天得以促成,都需要主辦人和熱心夥伴在會前預習議題、分配查找資料,倫敦講臺並非由專家學者成立的團體,但就是如你我這樣的議題素人,希冀以自己非學養專業卻有公民專業的社會一份子,練習在課業和工作中,騰出一點時間,了解台灣社會、世界上發生的事。透過討論,我們理解不同立場的聲音;形成對話,我們尊重彼此相左的意見。
改變於是可能。 這次工作坊,邀請十位朋友,花五到十分鐘講講自己關心的、想促成討論的議題,以此理出線頭、找到對議題有興趣的同好,按月來舉辦工作坊。這是我們新的嘗試,希望曾參與我們或未曾出現過的朋友,一起來聊聊,激盪出更有趣的內容!
全家就是你家 - 家庭的想像與多元成家
倫敦講臺第八次工作坊 主題:全家就是你家 - 家庭的想像與多元成家
時間:2/27 (五) 18:30-22:00
地點:UCL Pearson (North East Entrance) G23
路線:http://goo.gl/0CJDwl
此次的工作坊我們將以現今多元的家庭型態作為引子,簡要介紹台灣正在推動的多元成家法案及其支持和反對的聲音。對比荷蘭、英國和德國等已推動相關法案的國家,如何解決過程中造成的對立和妥協,藉此反思作為現代公民,如何參與法案的推動以及促成對話。
台灣高等教育-政府介入多寡的效益分析:高等教育市場化?
倫敦講臺第七次工作坊
主題:台灣高等教育-政府介入多寡的效益分析:高等教育市場化?
時間:1/30(五)18:30-22:00
地點:UCL South Wing G14 Committee Room
路線:http://crf.casa.ucl.ac.uk/screenRoute.aspx…
中華民國憲法第21條明定「人民有受國民教育之權利與義務」。是以,許多人認為政府有提供、經營教育的責任。「教育太重要了,絕對不能交由市場自行解決」的觀念,深植於許多人心中。然而,台灣教育在政府數十年經營下的成果,卻使得「教育改革」成為台灣社會少有的共識。
古蹟HOW好拆? 文資法的過去與未來:以文萌樓為例
倫敦講臺工作坊第五回──古蹟HOW好拆?
文資法的過去與未來:以文萌樓為例
地點:South Wing G14 Committee Room (地圖 http://crf.casa.ucl.ac.uk/screenRoute.aspx?s=386&d=154&w=False )
時間:10月17日 (星期五) 18:30-21:30
接續第三次工作坊的妓權討論,本次將藉著文萌樓進一步討論文化資產保存。
身世複雜的她,雖然在2006年由台北市政府認定為「市定古蹟」、受到文化資產保存法的保護。不過「土地權」和「建物權」〈註一〉因分屬不同持有者,文萌樓的去留爭議不斷。
香港爭普選:從八八直選到Umbrella Movement
倫敦講臺工作坊第四回—香港爭普選:從八八直選到Umbrella Movement
時間:10月3日星期五 18:30-21:30
地點: Pearson ( North East Entrance) G23, UCL
Map: http://crf.casa.ucl.ac.uk/screenRoute.aspx?s=386&d=119&w=False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這些事也與台灣人息息相關,特別請來自香港Desmond Sham主持,歡迎各位關注香港爭取真普選議題的朋友前來參加討論!
妓權運動:從公娼、廢娼的歷史緣由談起
倫敦講台工作坊第三回──妓權運動:從公娼、廢娼的歷史緣由談起
地點:Pearson (North East Entrance) G17 (地圖 http://crf.casa.ucl.ac.uk/screenRoute.aspx?s=386&d=121&w=False )
時間:這週五 (5th Sep.) 18:30-21:30
妓權運動在時代的演進下,看似因世界、社會的進步氛圍,和過去所面臨的挑戰有所不同;但實際上,妓權運動碰觸到的,可能是對人性的恐懼、對自我秩序難以突破的界線,甚至因為時空更迭,它所挑戰的主體以更隱晦或複雜的方式存在著。
從國道收費員到地鐵罷工
倫敦講臺工作坊第一回——從國道收費員到地鐵罷工
一、參加資訊
日期:2014年7月18日
時間:18:30 pm
地點:UCL South Wing Garwood LT
報名方式:工作坊暫時無線上報名制度,亦無廣大宣傳。歡迎獲知消息的朋友轉貼消息,並攜伴參與,可留言告知人數!
工作坊內容:
時間 流程
18:30-18:45 開場、主題介紹
18:45-19:30 短片:再會.國道收費員、走出國道之後、國道人生入陣曲
19:30-19:50 就短片內容提問、釐清爭議點,討論相關議題
19:50-20:50 帶入倫敦地鐵罷工事件的脈絡,就社會、政府/資方責任、 勞工權益等面向綜合討論
20:50-21:30 下次工作坊主題投票、討論兩周內活動(聚餐出遊)
二零一三年底,國道計程收費全面上路,導致近一千名收費員失業。國道員工自救會自今年初,透過遊行、夜宿交通部等方式抗爭,甚至走上高速公路。在英國,二零一四年初至今,因倫敦地鐵公司(London Underground)大批裁員政策,倫敦運輸公會(RMT)已發起兩次罷工行動。倫敦與台灣,相似的抗爭仍持續進行。 追求現代化或經濟產值的過程中,必須犧牲部分民眾的權益嗎?資方和不被直接影響的群眾,又該如何理解、照顧被犧牲者?勞資雙方的糾紛該如何化解?當下的困境只是個案或時代的產物,又或是長久以來難解的矛盾?
倫敦講臺工作坊第一回,將針對台灣國道收費員議題,並援引倫敦地鐵案例,比較兩者異同,試圖梳理兩個事件的脈絡、釐清癥結點。
本次工作坊採小型討論會形式,歡迎您來共襄盛舉!
二、閱讀資料
- 台灣國道收費員抗爭事件脈絡 http://ppt.cc/OX0z
- 抗爭時機過 年資沒收 遠通不收 國道收費員 現在碰上什麼問題?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7006
- 沒錢沒工作,國道收費員上街怒吼 http://ppt.cc/QDGo
- Tube strike called off after last-ditch talks http://www.theguardian.com/uk-news/2014/may/05/london-tube-strike-off
- RMT http://www.rmt.org.uk/campaigns/underground/rmt-to-fight-tube-cuts/
Tag: Field Trip
Brewery Crawl 啤酒趴實體版
時間:1pm BST, Saturday, 9 September 2023
地點:Bermondsey Station
不負責任科普: Pub Crawl是英文裡酒吧一間接一間一直喝下去的意思,但這不夠我們喝(?),所以晉級開一團爬啤酒廠(Brewery Crawl),直接衝到啤酒廠一間接一間喝下去!不論是啤酒專家或是酒精過敏兒都可以一起來踏踏青(?)、聊聊天,認識倫講新朋友才是重點噢!
這次的路線主要從 South Bermondsey 到 London Bridge,這一帶是倫敦有名的小型酒廠集散地之一,也就是傳說中的The Brewery Mile(全長約1.5 mile)。一路上有十多間精釀酒廠可以喝到最新鮮的啤酒,立帆嚴選重點酒廠如下:
抓住夏天的尾巴之東倫敦爬啤酒廠(brewery crawl) - 2019
Saturday, 28 September 2019 from 13:00-18:00 Surrey Quays Overground Station
一年一度的爬啤酒廠又來啦!!!
爬啤酒廠(brewery crawl)原意取自於英文的pub crawl,意思是一間酒吧喝過一間酒吧,而爬啤酒廠就是一間酒廠喝過一間酒廠囉!
London Bridge到Surrey Quays一帶有一串十幾間新興的小型酒廠,專門生產精釀啤酒(craft beer)供應大倫敦地區的酒吧,週六下午則開放販售超級新鮮的啤酒給一般大眾,這段酒廠連成一條線差不多1.5 mile,因此又被稱做The Brewery Mile,就是我們這個下午要去的目標啦!
抓住夏天的尾巴之東倫敦爬啤酒廠(brewery crawl) - 2018
一年一度的爬啤酒廠又來啦!!! 爬啤酒廠(brewery crawl)原意取自於英文的pub crawl,意思是一間酒吧喝過一間酒吧,而爬啤酒廠就是一間酒廠喝過一間酒廠囉!
London Bridge到Surrey Quays一帶有一串十幾間新興的小型酒廠,專門生產精釀啤酒(craft beer)供應大倫敦地區的酒吧,週六下午則開放販售超級新鮮的啤酒給一般大眾,這段酒廠連成一條線差不多1.5 mile,因此又被稱做The Brewery Mile,就是我們這個下午要去的目標啦!
抓住夏天的尾巴之東倫敦爬啤酒廠(brewery crawl) - 2017
Saturday, 28 October 2017 at 13:00–18:00 Surrey Quays London Overground Station
爬啤酒廠(brewery crawl)原意取自於英文的pub crawl,意思是一間酒吧喝過一間酒吧,而爬啤酒廠就是一間酒廠喝過一間酒廠囉!
佔領城市:街頭藝術與日常生活 Street Art and Everyday Life
活動名稱
佔領城市:街頭藝術與日常生活 Street Art and Everyday Life
活動時間:
2017/05/06 12:30
活動地點:
S312, Paul Webley Wing (Senate House North Block), SOAS, London, WC1E 7HX
活動簡介: 你曾經在街道上見過街頭藝術嗎?
塗鴉客或街頭藝術家將作品呈現於公共場域,這樣的表現方式始終存在正反不一的評論。Association of London Government 在2005年發表的一份報告即開宗名義地指出,“塗鴉非藝術” (Graffiti is not art) 。但是,位於倫敦東北邊的知名塗鴉創作熱點-哈克尼的地方政府 (Hackney Council) 卻表示,街頭藝術的存在可以"為都市空間帶來貢獻" (makes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urban environment)。若塗鴉 (graffiti) 不是藝術,那街頭藝術(street art) 是如何被認定為藝術創作的呢?兩者之間的差異又是什麼?在街道上的創作是否難登「大雅之堂」?除了破壞環境 (vandalism) 的疑慮之外,街頭藝術還能如何被定義其功能,以及與市民的生活連結?
抓住夏天的尾巴之東倫敦爬啤酒廠(brewery crawl) - 2016
Saturday, 15 October 2016 at 13:00–18:00 Surrey Quays London Overground Station
爬啤酒廠(brewery crawl)原意取自於英文的pub crawl,意思是一間酒吧喝過一間酒吧,而爬啤酒廠就是一間酒廠喝過一間酒廠囉!
LGBT主題系列活動之Brighton巡禮
Saturday, 28 May 2016 at 10:00 Brighton
各位朋友,六月25的倫敦同志大遊行即將登場。此次活動倫講也將躬逢其盛。有鑑於此,倫講預計展開一系列的活動讓大家更加認識同運。
活動第一發,就是Brighton巡禮。Brighton,又稱為英國的同志首都,是同運的重鎮。究竟這獨特文化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形成的呢?除了觀光景點之外的Brighton,在LGBT世界中的Brighton又是什麼樣貌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倫講Unseen Tour: LONDON BRIDGE
重要更新,請各位已繳費的朋友留意*** 日期: 11月14日(星期六) 集合時間: 中午12點 (團一), 下午2:30(團二) 集合地點: London Bridge地鐵/火車站Tootley Street出口 (London Bridge Experience對面馬路)
請務必準時, 逾時不候, 謝謝!
=========================================
人數已滿,謝謝支持
時間更新:由於反應熱烈,我們會在同日加開一團,請各位按了參加的朋友表態會參加哪一團?為確保活動品質,每團人數以30為限
Unseen Tours是一個社會企業,由街友、前街友帶領參加者,以他們的角度去看倫敦不同的社區。團費的60%會直接成為導遊的收入。
Tag: 遊行
2023倫敦同志大遊行,倫敦講臺鬥陣行
SATURDAY, 1 JULY 2023 AT 11:00
Marble Arch / Bayswater Road (Stop A), London W2 2LH
各位倫敦講臺的朋友們大家好,
今年倫敦講臺一如往常報名參加了一年一度的倫敦驕傲大遊行(Sat 1 July 2023),邀請50位朋友和我們一起走進今年的隊伍,遊行起始於Marble Arch,經Hyde Park Corner到Trafalgar Square,我們會在中午左右在Marble Arch / Bayswater Road (Stop A)後方草皮集合(W2 2LH,GPS座標51.512571, -0.163293,what3words: verge.brass.couches),然後整隊(需團進團出)帶往遊行入口加入遊行隊伍,確定的集合時間會隨著大遊行官方通知的第一時間通知大家。
「台英多元性別研究短講:實踐與反思」座談交流
「台英多元性別研究短講:實踐與反思」座談交流
台灣/亞裔多元性別健康研究,如何展現多元價值? 身份認同、地緣政治、身體自主權又如何形塑我們對多元性別研究的想像?
「台灣同性婚姻立法後的國際軟勢力」工作坊暨電影放映
SATURDAY, 17 JUNE 2023 AT 14:00
Elvin Hall, IOE, UCL
倫敦講臺邀請到破土編輯丘琦欣來分享「台灣同性婚姻立法後的國際軟勢力」,透過電影、媒體和藝術來了解在支持性別平權的道路上,台灣價值如何在國際上形成一股不容小覷的文化勢力。6月17日 (六) 下午2點,Elvin Hall, IOE, UCL,一起來聊聊!
2022倫敦同志大遊行,倫敦講臺鬥陣行
SATURDAY, 2 JULY 2022 AT 11:00
Marble Arch / Bayswater Road (Stop A), London W2 2LH
倫敦講臺邀請70位朋友和我們一起走進今年的倫敦同志大遊行,遊行起始於Marble Arch,經Hyde Park Corner到Trafalgar Square,我們會在11:00-11:30在Marble Arch / Bayswater Road (Stop A)公車站後方草皮集合(W2 2LH,GPS座標51.512571, -0.163293,what3words: verge.brass.couches),然後整隊(需團進團出)帶往遊行入口加入遊行隊伍。
若報名額滿則會進入候補名單,將依序通知候補。若報名後如果不克參與,請來信取消報名,讓我們可以把名額釋出給候補的朋友。然後一如往常,倫敦講臺的活動歡迎邀請各國人說各種語言的朋友參與,期待在大遊行見到大家。
報名連結:https://www.eventbrite.co.uk/e/2022-tickets-358851674017 版頭2017遊行攝影:Jay
倫敦同志大遊行~ It is our PRIDE TIME!
Saturday from 13:00-20:00
Green Park tube station, London
各位倫敦講臺的朋友大家好,
這個週六(6th July)的下午是歐洲最大的LGBTQ+慶典-倫敦同志大遊行,你/妳是不是摩拳擦掌想要加入這場嘉年華呢?
今年倫敦講臺雖然沒有組隊走入遊行隊伍裡面,但也仍然希望到場邊加油,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帶著你/妳喜歡的旗幟和標語,加入我們在場邊搖旗吶喊慶祝的行列。
同志大遊行美工日兼吃吃喝喝的週五下午
Hello 大家好,
在倫敦同志大遊行的前一週,倫敦講臺將利用一個下午的時間邀請有空的朋友一起來製作同志大遊行當天需要的手拿舉牌,也讓想參加遊行的朋友或當天無法參與的朋友們可以互相認識。
這會是一個輕鬆愜意的場合,歡迎有空的朋友一起來做做手工聊聊天認識大家。這場活動沒有特定開始的時間,歡迎有空的朋友隨時加入我們。
Time: 29 June at 13:00–17:00 Venue: SOAS, S211, Paul Webley Wing (Senate House), SOAS, London WC1H 0XG
2018倫敦同志大遊行,推動性別教育反歧視
報名連結(Facebook Event)
2017年5月24日,臺灣司法院做出釋字第748號解釋,宣告現行民法將婚姻限定於一男一女違反憲法保障之平等權,使得臺灣即將成為亞洲第一個實現婚姻平權的國家。在不到一年之後,釋字748號的解釋即將生效,但在此時此刻,性少數(LGBTQ+)受到歧視或霸凌事件並沒有因此而消失,實現性別平權仍然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倫敦講臺今年依舊不會在歐洲最大的同志大遊行London Pride中缺席,誠摯邀請關心性別、性教育、反歧視以及婚姻平權的朋友與我們一起走進遊行隊伍中,讓我們帶著主要訴求「No more discrimination no more bullying」,在2018年7月7日加入倫敦同志大遊行的行列。
倫敦同志大遊行,秀出亞洲第一名!
2017年5月24日,臺灣司法院做出釋字第748號解釋,宣告現行民法將婚姻限定於一男一女違反憲法保障之平等權,使得臺灣即將成為亞洲第一個實現婚姻平權的國家。
歷經30餘年的努力,臺灣走到了這一個里程碑,我們竭誠地歡迎關心婚姻平權的朋友,與世界一同分享我們實現平等的成果和喜悅:今年,我們已經成功地向歐洲最大的同志大遊行「2017 London Pride」再度申請遊行隊伍的名額;並且將舉辦一系列的性別議題工作坊,邀請大家一同了解除了婚姻平權之外,我們還可以如何往性別平等的目標邁進。
倫敦同志大遊行、臺灣聲音不缺席!
2016年,在倫敦的臺灣朋友們用「倫敦講臺」的名義,向歐洲最大的同志大遊行「2016 London Pride」申請了走上倫敦街頭、向世界發聲的機會。 我們支持「婚姻平權、多元成家」,且以「臺灣同志婚姻合法化」(Legalising Same Sex Marriage in Taiwan)為主要訴求,將於2016年6月25日加入倫敦同志大遊行的行列。 倫敦講臺長期關注在臺灣發生的大小議題,繼去年帶著標語在場邊支持,今年更要加入萬人大遊行,用行動為臺灣的婚姻平權努力,我們希望邀請50位有意願的朋友,一同加入我們!
Tag: 讀書會
《版權誰有?翻印必究?》讀書會
各位倫敦講臺的朋友,希望大家都好,在陽光充滿之下,身心靈皆舒暢。
暑假期間我們一同走過了倫敦同志大遊行,在新的學年開始之際,倫敦講臺讀書會將率先啟動,接下來也將會有其他的實體活動待規劃中,希望大家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期待和有興趣參加倫敦講臺的朋友們一起,持續創造多元精彩的共享經驗與回憶。
劉致昕《真相製造》讀書會
各位倫敦講臺的朋友大家好,倫敦講臺在經歷疫情期間轉線上活動以後,終於要在今年再次迎來實體活動了!
讀書會安排在14:00-17:00, Sat 23 April 2022, SOAS Brunei Gallery B202 (Main Campus WC1H 0XG),歡迎有空的朋友一起來聊聊,會後會轉往晚餐和酒吧,就如同以往的倫講活動一樣,歡迎一起來認識新朋友。
劉致昕的《真相製造》從布魯塞爾的聖戰士社群出發,一路梳理世界各地(包括台灣和中國)的「真相產業」,試圖由第一手的採訪和資料,勾勒出世界各地的「真相產業」如何影響不同文化脈絡下對「真相」的感知。
「台灣菜」的文化史 讀書會(五)
Sunday, 13 December 2020 from 13:30 -17:00
各位倫敦講臺的朋友大家好,倫敦講臺在眾多朋友的努力下在今年繼續新的讀書會主題:「台灣菜」的文化史。
討論會在線上進行,有興趣的朋友,不論是否有參加過倫敦講臺的活動或在哪個時區,都歡迎一起來聊聊。
《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讀書會之五
各位倫敦講臺的朋友大家好,
在完成了《「台灣菜」的文化史》讀書會以後,下一場倫敦講臺的系列讀書會來到了臺語歌曲與殖民的關係:陳培豐《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歡迎有興趣的新朋友老朋友一起來加入這一場新的讀書會!
第五次討論訂在英國時間13:30-17:00 Sun 11 July 2021 (台灣時間20:30開始),範圍是第五章〈臺語流行歌全盛期和日本因素——工業化前後的「望鄉演歌」和「股旅演歌」〉,一樣線上進行。
《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讀書會之四
各位倫敦講臺的朋友大家好,
在完成了《「台灣菜」的文化史》讀書會以後,下一場倫敦講臺的系列讀書會來到了臺語歌曲與殖民的關係:陳培豐《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歡迎有興趣的新朋友老朋友一起來加入這一場新的讀書會!
第二次討論訂在英國時間13:30-17:00 Sun 12 June 2021 (台灣時間20:30開始),範圍是第四章〈從海/港航向日本 ——由「港歌」和新「臺灣民謠」看1950、60年代的臺灣〉,一樣線上進行。
《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讀書會之三
Sunday, 16 May 2021 at 13:30
線上進行
各位倫敦講臺的朋友大家好,
在完成了《「台灣菜」的文化史》讀書會以後,下一場倫敦講臺的系列讀書會來到了臺語歌曲與殖民的關係:陳培豐《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歡迎有興趣的新朋友老朋友一起來加入這一場新的讀書會!
第二次討論訂在英國時間13:30-17:00 Sun 16 May 2021 (台灣時間20:30開始),範圍是第三章〈走出「閨怨」卻陷入「苦戀」並「思念故鄉」–空窗期的臺語流行歌曲和再殖民統治〉,一樣線上進行。
《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讀書會之二
Sunday, 16 May 2021 at 13:30
線上進行
各位倫敦講臺的朋友大家好,
在完成了《「台灣菜」的文化史》讀書會以後,下一場倫敦講臺的系列讀書會來到了臺語歌曲與殖民的關係:陳培豐《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歡迎有興趣的新朋友老朋友一起來加入這一場新的讀書會!
第二次討論訂在英國時間13:30-17:00 Sun 11 April 2021 (台灣時間20:30開始),範圍是第二章〈作為情感結構的的閨怨情節 – 在牢籠中過著「平穩」生活〉,一樣線上進行。
《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讀書會之一
13:30-17:00 Sun 14 March 2021
線上進行
各位倫敦講臺的朋友大家好,
在完成了《「台灣菜」的文化史》讀書會以後,下一場倫敦講臺的系列讀書會來到了台語歌曲與殖民的關係:陳培豐《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歡迎有興趣的新朋友老朋友一起來加入這一場新的讀書會!
第一次討論訂在英國時間13:30-17:00 Sun 14 March 2021 (台灣時間21:30開始),範圍是序章〈一部「有聲有色」的臺灣社會文化史〉和第一章〈日治時期臺語流行歌曲的生成和發展――依存日本、描述臺灣、愛情至上〉,一樣線上進行。
讀本可以在各大書局及電子書平台找到(Kobo/Amazon/博客來),歡迎一起來,期待看到大家,謝謝!
「台灣菜」的文化史 讀書會(最終回)
Sunday, 14 February 2021 at 13:30 UTC
各位倫敦講臺的朋友大家好,倫敦講臺在眾多朋友的努力下在今年繼續新的讀書會主題:「台灣菜」的文化史。
討論會在線上進行,有興趣的朋友,不論是否有參加過倫敦講臺的活動或在哪個時區,都歡迎一起來聊聊。
「台灣菜」的文化史 讀書會(六)
Sunday from 13:30 UTC-17:00 UTC
各位倫敦講臺的朋友大家好,倫敦講臺在眾多朋友的努力下在今年繼續新的讀書會主題:「台灣菜」的文化史。
討論會在線上進行,有興趣的朋友,不論是否有參加過倫敦講臺的活動或在哪個時區,都歡迎一起來聊聊。
「台灣菜」的文化史 讀書會(四)
各位倫敦講臺的朋友大家好,倫敦講臺在眾多朋友的努力下在今年的下半年開啟新的讀書會主題:「台灣菜」的文化史。
討論會在線上進行,有興趣的朋友,不論是否有參加過倫敦講臺的活動或在哪個時區,都歡迎一起來聊聊。
讀本是 - 陳玉箴《「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 可在各大書局買到實體書,各大電子書平台(例如readmoo, kobo, google play和Amazon)也都可以買到電子版。
這次討論的範圍是第四章: 移植與混雜:戰後飲食版圖的重劃
如果可以的話,請事先閱讀過讀本,然後帶著想討論的想法或疑問一起來。
期待在線上與大家交流。
「台灣菜」的文化史 讀書會(三)
各位倫敦講臺的朋友大家好,倫敦講臺在眾多朋友的努力下在今年的下半年開啟新的讀書會主題:「台灣菜」的文化史。
討論會在線上進行,有興趣的朋友,不論是否有參加過倫敦講臺的活動或在哪個時區,都歡迎一起來聊聊。
讀本是 - 陳玉箴《「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 可在各大書局買到實體書,各大電子書平台(例如readmoo, kobo, google play和Amazon)也都可以買到電子版。
這次討論的範圍是第四章: 移植與混雜:戰後飲食版圖的重劃
如果可以的話,請事先閱讀過讀本,然後帶著想討論的想法或疑問一起來。
期待在線上與大家交流。
「台灣菜」的文化史 讀書會(二)
各位倫敦講臺的朋友大家好,倫敦講臺在眾多朋友的努力下在今年的下半年開啟新的讀書會主題:「台灣菜」的文化史。
討論會在線上進行,有興趣的朋友,不論是否有參加過倫敦講臺的活動或在哪個時區,都歡迎一起來聊聊。
讀本是 - 陳玉箴《「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 可在各大書局買到實體書,各大電子書平台(例如readmoo, kobo, google play和Amazon)也都可以買到電子版。
這次討論的範圍是第四章: 移植與混雜:戰後飲食版圖的重劃
如果可以的話,請事先閱讀過讀本,然後帶著想討論的想法或疑問一起來。
期待在線上與大家交流。
「台灣菜」的文化史 讀書會(一)
各位倫敦講臺的朋友大家好,倫敦講臺在眾多朋友的努力下在今年的下半年開啟新的讀書會主題:「台灣菜」的文化史。
第一次的討論訂在倫敦時間Sun 9 Aug 13:30 (台灣時間20:30),會在線上進行,有興趣的朋友,不論是否有參加過倫敦講臺的活動或在哪個時區,都歡迎一起來聊聊。
讀本是 - 陳玉箴《「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 可在各大書局買到實體書,各大電子書平台(例如readmoo, kobo, google play和Amazon)也都可以買到電子版。
這次討論的範圍是第四章: 移植與混雜:戰後飲食版圖的重劃
如果可以的話,請事先閱讀過讀本,然後帶著想討論的想法或疑問一起來。
期待在線上與大家交流。
新聞媒體與公民讀書會(七,最終回)
這是一個關於新聞媒體與公民的讀書會,讀本是 Journalism in Context - Practice and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作者是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的 Professor, Angela Phillips。
本書只有英文讀本,預計一次閱讀一個章節,並由志願者來導讀。討論將以中文/華語為主、英文為輔。
閱讀初衷:新聞的重要性在現今社會已不可同日耳語,但每天出現在我們臉書上、LINE群組、甚至各大搜尋引擎首頁的新聞,到底對我們的判斷力、對世界的了解、對事件的理解有什麼幫助?我們又該如何從自己做起,不要成為轉推、轉貼假新聞的不動腦人,盡量以更積極的方式吸收新知、訓練批判思考與媒體識讀能力?
新聞媒體與公民讀書會(六)
Saturday, 16 May 2020 from 13:30-17:00 線上參與
這是一個關於新聞媒體與公民的讀書會,讀本是 Journalism in Context - Practice and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作者是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的 Professor, Angela Phillips。
本書只有英文讀本,預計一次閱讀一個章節,並由志願者來導讀。討論將以中文/華語為主、英文為輔。
閱讀初衷:新聞的重要性在現今社會已不可同日耳語,但每天出現在我們臉書上、LINE群組、甚至各大搜尋引擎首頁的新聞,到底對我們的判斷力、對世界的了解、對事件的理解有什麼幫助?我們又該如何從自己做起,不要成為轉推、轉貼假新聞的不動腦人,盡量以更積極的方式吸收新知、訓練批判思考與媒體識讀能力?
新聞媒體與公民讀書會(五)
Saturday, 18 April 2020 from 13:30-17:00 線上參與
這是一個關於新聞媒體與公民的讀書會,讀本是 Journalism in Context - Practice and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作者是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的 Professor, Angela Phillips。
本書只有英文讀本,預計一次閱讀一個章節,並由志願者來導讀。討論將以中文/華語為主、英文為輔。
閱讀初衷:新聞的重要性在現今社會已不可同日耳語,但每天出現在我們臉書上、LINE群組、甚至各大搜尋引擎首頁的新聞,到底對我們的判斷力、對世界的了解、對事件的理解有什麼幫助?我們又該如何從自己做起,不要成為轉推、轉貼假新聞的不動腦人,盡量以更積極的方式吸收新知、訓練批判思考與媒體識讀能力?
新聞媒體與公民讀書會(四)
13:00-17:00, 8 March 2020 B101. Brunei Gallery, SOAS
這是一個關於新聞媒體與公民的讀書會,讀本是 Journalism in Context - Practice and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作者是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的 Professor, Angela Phillips。
本書只有英文讀本,預計一次閱讀一個章節,並由志願者來導讀。討論將以中文/華語為主、英文為輔。
閱讀初衷:新聞的重要性在現今社會已不可同日耳語,但每天出現在我們臉書上、LINE群組、甚至各大搜尋引擎首頁的新聞,到底對我們的判斷力、對世界的了解、對事件的理解有什麼幫助?我們又該如何從自己做起,不要成為轉推、轉貼假新聞的不動腦人,盡量以更積極的方式吸收新知、訓練批判思考與媒體識讀能力?
新聞媒體與公民讀書會(三)
Saturday, 8 February 2020 from 13:00-17:00 B101. Brunei Gallery, SOAS
這是一個關於新聞媒體與公民的讀書會,讀本是 Journalism in Context - Practice and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作者是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的 Professor, Angela Phillips。
本書只有英文讀本,預計一次閱讀一個章節,並由志願者來導讀。討論將以中文/華語為主、英文為輔。
閱讀初衷:新聞的重要性在現今社會已不可同日耳語,但每天出現在我們臉書上、LINE群組、甚至各大搜尋引擎首頁的新聞,到底對我們的判斷力、對世界的了解、對事件的理解有什麼幫助?我們又該如何從自己做起,不要成為轉推、轉貼假新聞的不動腦人,盡量以更積極的方式吸收新知、訓練批判思考與媒體識讀能力?
新聞媒體與公民讀書會(二)
Saturday, 9 November 2019, 13:00-17:00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這是一個關於新聞媒體與公民的讀書會,讀本是 Journalism in Context - Practice and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作者是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的 Professor, Angela Phillips。
本書只有英文讀本,預計一次閱讀一個章節,並由志願者來導讀。討論將以中文/華語為主、英文為輔。
閱讀初衷:新聞的重要性在現今社會已不可同日耳語,但每天出現在我們臉書上、LINE群組、甚至各大搜尋引擎首頁的新聞,到底對我們的判斷力、對世界的了解、對事件的理解有什麼幫助?我們又該如何從自己做起,不要成為轉推、轉貼假新聞的不動腦人,盡量以更積極的方式吸收新知、訓練批判思考與媒體識讀能力?
新聞媒體與公民讀書會(一)
這是一個關於新聞媒體與公民的讀書會,讀本是 Journalism in Context - Practice and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作者是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的 Professor, Angela Phillips。
本書只有英文讀本,預計一次閱讀一個章節,並由志願者來導讀。討論將以中文/華語為主、英文為輔。
閱讀初衷:新聞的重要性在現今社會已不可同日耳語,但每天出現在我們臉書上、LINE群組、甚至各大搜尋引擎首頁的新聞,到底對我們的判斷力、對世界的了解、對事件的理解有什麼幫助?我們又該如何從自己做起,不要成為轉推、轉貼假新聞的不動腦人,盡量以更積極的方式吸收新知、訓練批判思考與媒體識讀能力?
科普哲學讀書會《哲學能做什麼》最終回:"我們可以不要再吵墮胎這件事嗎?"、"哲學可以做什麼"
13:30-17:00, Saturday, 3 Aug 2019
B102, Brunei Gallery, SOAS, London
Gary Gutting的《哲學能做什麼 What Philosophy Can Do》是一本討論哲學與公共議題關係的科普書。書內從多個面向討論以哲學作為一種公共議題論辯工具時應該考慮的問題,包括政治、科學、信仰、新自由主義、道德等與公共議題緊密連結卻又難以一語道盡的面向。
想邀請對公共議題的思維和論述方法有興趣但還沒有機會踏入這個領域的朋友一起來參與討論,我們期待不同領域的朋友從各自獨特的角度分享對這本書的看法。
科普哲學讀書會『哲學能做什麼』之六:思考藝術
Time: 13:00-16:00, 16 Jun 2019 Venue TBC
本次討論章節:Ch.8 思考藝術
作者將由安迪沃荷的布瑞洛盒來論辯何謂藝術作品,以應用藝術成就與美學成就的區別來討論,並輔以發現意義與賦予意義的區別。音樂的討論上,則提出古典音樂是否比流行音樂更好,以及評估音樂的標準該如何做出評斷。再由美學價值與道德重要性之間的區別來討論偉大藝術是否是道德力量的來源。最後討論前衛藝術與大眾藝術的區別,再回到「什麼是藝術?」本次導讀希望能將書中的例子於當天展現,並思考不同於裝置藝術與音樂的其他類型來討論,如電影等。希望大家當日一起來欣賞藝術,討論到底什麼是藝術欣賞。
歡迎新朋友、老朋友,一起來思考、討論!
科普哲學讀書會『哲學能做什麼』之五:快樂、工作與資本主義
Sunday, 19 May 2019 at 13:00
SOAS 或 Reynold’s Building, Charing Cross Hospital
BYOB, and it can be a party!
『哲學能做什麼?公共議題的哲學論辯與思維練習。』 本次讀書會討論第六章:快樂、工作與資本主義,延伸的主題還有自由主義式的思維。歡迎大家一起來做大腦瑜伽!
科普哲學讀書會《哲學能做什麼 What Philosophy Can Do》之四
時間:13:30-17:00, Sat 13 Apr 2019
地點:Brunei Gallery B101, SOAS, Russell Square, London WC1H 0XG
Gary Gutting的《哲學能做什麼 What Philosophy Can Do》是一本討論哲學與公共議題關係的科普書。
書內從多個面向討論以哲學作為一種公共議題論辯工具時應該考慮的問題,包括政治、科學、信仰、新自由主義、道德等與公共議題緊密連結卻又難以一語道盡的面向。
科普哲學讀書會《哲學能做什麼 What Philosophy Can Do》之三
13:30, 23 Feb 2019 B102 Brunei Gallery, SOAS, Bloomsbury, London WC1H 0XG
Gary Gutting的《哲學能做什麼 What Philosophy Can Do》是一本討論哲學與公共議題關係的科普書。
書內從多個面向討論以哲學作為一種公共議題論辯工具時應該考慮的問題,包括政治、科學、信仰、新自由主義、道德等與公共議題緊密連結卻又難以一語道盡的面向。
科普哲學讀書會《哲學能做什麼 What Philosophy Can Do》之二
13:30, 19 Jan 2019 B102, SOAS, Bloomsbury, London WC1H 0XG
Gary Gutting的《哲學能做什麼 What Philosophy Can Do》是一本討論哲學與公共議題關係的科普書。書內從多個面向討論以哲學作為一種公共議題論辯工具時應該考慮的問題,包括政治、科學、信仰、新自由主義、道德等與公共議題緊密連結卻又難以一語道盡的面向。
科普哲學讀書會《哲學能做什麼 What Philosophy Can Do》之一
unday, 25 November 2018 at 13:30 Main Building 232, SOAS, Bloomsbury, London WC1H 0XG
Gary Gutting的《哲學能做什麼 What Philosophy Can Do》是一本討論哲學與公共議題關係的科普書。
書內從多個面向討論以哲學作為一種公共議題論辯工具時應該考慮的問題,包括政治、科學、信仰、新自由主義、道德等與公共議題緊密連結卻又難以一語道盡的面向。
讀書會 - 反離散 (一)
第一次的讀書會,會讀「何謂華語語系研究?」 核心主題是:「我們如何定義中文/華語/國語/普通話/漢語[any term]?」「各地講這語言的人可以被當成一個『群體』嗎?」
第一次的聚會是3月17日 下午2點 (預計4點結束) 地點: Costa Coffee 112 Southampton Row, Bloomsbury, London WC1B 4BL
倫敦講臺新自由主義讀書會10: 傅立曼論社會福利與脫貧政策
Sunday, 5 June 2016 at 14:30–17:30 Room B10, Alexandra House, 17 Queen Square, London WC1N 3AZ
閱讀範圍:Friedman, Capitalism and Freedom, chs 11&12
各位倫講的朋友: 下週日(請注意非週六)我們將第二次閱讀Freidman的文本,討論傅立曼對社會福利政策及脫貧政策的看法。傅立曼在文中批評一系列美國1950年代的社會安全措施,包括公共住宅、最低工資、農產價格支撐、醫療及老年保險。傅立曼認為公宅政策是糟糕的施政,它充滿家父長主義的色彩,幫人決定生活支出的優先順序,而且為了蓋公宅,拆掉的房子比新蓋的還多。他也批評最低工資本來目的在提升薪資,消滅貧窮,但結果是提高失業率而增加貧窮。
倫敦講臺小草地讀書會:想像的共同體
Sunday, 22 May 2016 at 14:00 Regent’s Park tube station
去年12月,班乃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在他鍾愛的田野印尼去世,一連串關於安德森本人及他的名著「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Imagined Communities: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的討論,在台灣又再度火熱起來。在台灣,「想像的共同體」一詞,是探討民族主義時頻繁出現的詞彙,本書中文版也是長銷的書籍。但因為這本書的名氣,反而使許多人僅藉由他人的轉述、或自己的望文生義,想像了「想像的共同體」這個名詞的意義,本書變成常被誤解誤用的一本書。因此,我們決定再來好好讀一次這本書。
新自由主義讀書會9:傅立曼論歧視及所得分配
Saturday, 7 May 2016 at 14:30 Room B10, Alexandra House, 17 Queen Square, London WC1N 3AZ
各位倫敦講臺的朋友:
在過去八個月討論種種對新自由主義的反對聲浪之後,我們將回到傅立曼(Milton Friedman)1960年代有關政府角色的論述,思考如何與半個世紀前的經典小政府論述對話。這次我們選讀Capitalism and Freedom當中Capitalism and Discrimination及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兩章。
倫敦講臺讀書會8:新自由主義、國際貿易與公民社會
Saturday, 19 March 2016 at 14:30–17:30 Lincoln College Oxford
閱讀範圍:Neoliberalism: A critical reader (Saad-Filho and Johnston eds), Ch 10 Neoliberalism in International Trade: Sound Economics or a Question of Faith?, Ch19 Neoliberalism and Civil Society: Project and Possibilities
倫敦講臺讀書會7:新自由主義、性政治與高等教育
Saturday, 13 February 2016 at 2:30–4:30 UCL, Pearson (North East Entrance) G23
文本範圍:Neoliberalism: A critical reader (Saad-Filho and Johnston eds), Ch17 (Neoliberalism, the New Right and Sexual Politics), Ch18 (Neoliberal Agendas for Higher Education)
倫敦講臺讀書會6:新自由主義、貧窮與福利國家
Saturday, 19 December 2015 at 14:30 UCL, Pearson (North East Entrance) G22 LT
我們將於12月19日下午2:30 開始討論新的一本書 Neoliberalism: A critical reader (Saad-Filho and Johnston eds),本次範圍為第15章:Property and Distribution;第16章:The welfare state and neoliberalism。文本不長(每章才十頁!!),無論有無讀完都無妨,兩章都會有專人為我們導讀。任何對所得分配、福利國家與新自由主義的議題有興趣的朋友都歡迎來參加,本書全本可google到,找不到的可私訊我。
倫講新自由主義讀書會5
Sunday, 22 November 2015 at 14:30–16:30 Institute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17 Queen Square, B10
Reading: David Harvey-A brief history of neoliberalism ch6-ch7
倫講讀書會:新自由主義--5
Sunday, 22 November 2015 at 14:30–16:30 Institute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17 Queen Square, B10
A Brief History of Neoliberalism, Ch6-Ch7
倫講讀書會:新自由主義--4
Saturday, 31 October 2015 at 2:30–4:30 Institute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17 Queen Square, B10
閱讀文本:David Harvey-A brief history of neoliberalism, ch4-ch5
倫講讀書會:新自由主義 3
Saturday, 3 October 2015 at 14:30–16:30
Institute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17 Queen Square, B10
倫講讀書會:新自由主義--2
Saturday, 19 September 2015 at 14:30–16:30
Pearson (North East Entrance) G23, UCL
倫講讀書會:新自由主義--2
Saturday, 1 August 2015 at 13:30–15:30
Pearson, North East Entrance, G23, UCL
閱讀範圍:Manfred B. Steger and Dr. Ravi K. Roy, Neoliberalism, Ch 1-3
倫敦講臺讀書會──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倫敦講臺讀書會──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時間:10月31日 (星期五) 18:30-22:30
地點:South Wing G12 Council Room, UCL (地圖:http://crf.casa.ucl.ac.uk/screenRoute.aspx?s=386&d=155&w=False)
在面對各種議題討論時,我們是否能有更開闊的思考空間?
承接倫敦講臺多次針對台灣各類社會議題的討論,本次讀書會希望藉由本書中介紹數種學派的理論,將參與者對於議題的想像先歸零,重新觀察問題從哪裡發生、討論從何處開始、我們又是如何結束這樣的話題?
Tag: Small Talk Festival
Sci-FINE Hub 科普短講 捕獲各行各業的科學家!
六位科學家說科普給你聽:無論是光學、心理學、基因、再生能源、AI、IoT與5G,我通通都要~
原來眼睛真的會業障重:隱形的科學
王耀霆,人稱鳳梨。伯明罕大學物理博士,現為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博士後研究員,研究主題為光學和聲學新穎材料。熱愛物理,更熱愛分享物理。希望能使科學不再那麼望而生畏,並讓每人都能藉此體會大自然的奧妙。
內容簡介:
在人們最想擁有的超能力排行中,「隱形」永遠都是榜上有名。然而,隱形真的只存在於漫畫和電影中,永遠無法實現嗎?如果能夠實現,那又是根據什麼原理呢?本次演講就來聊聊隱形的物理基礎和進展,以及如何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倫敦講臺 Small Talk Festival
倫講新型態活動「Small Talk Festival」 我們邀請在英國生活的台灣朋友/關心台灣的朋友,來分享自己生活當中的觀察、研究與熱情。 希望能夠透過這個天馬行空的活動打開大家聊天的天眼,也打開觀察生活小細節的第三隻眼。 詳細講者與講題介紹即將上線,敬請期待!
Saturday, 29 June 2019 from 12:30-15:30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Tag: 跨海連線
不願不行動:海外青年為何聲援傳統領域抗爭?[凱道小講堂x倫敦講臺 臺北開講]
[凱道小講堂x倫敦講臺臺北開講] 不願不行動:海外青年為何聲援傳統領域抗爭?
時間:2017年8月4日(五)臺灣時間晚上七點半 地點:捷運臺大醫院站一號出口
從二月原民會的「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發布,違反原基法將傳統領域排除私有地後,原住民展開一連串的抗爭。「倫敦講臺」從二月底開始,也自發性的組織了一系列行動,包含投書各大報、工作坊、分享會、電影放映,也發起海外學生連署並送交立法院。究竟,「倫敦講臺」是什麼神秘組織?在英國為什麼不去看音樂劇、喝下午茶,而選擇投入原住民傳統領域議題?我們如何串連海外青年?我們做過哪些事情?有什麼心得、有什麼反省?未來我們能和台灣繼續合作,進行什麼行動?
『集結合照!倫敦場』在英台灣人支持修正民法,力挺婚姻平權!
海外台灣人支持修正民法,力挺婚姻平權!』 =倫敦場=
邀請您手持「支持修正民法,力挺婚姻平權!」的標語,一起與倫敦知名地標 - Big Ben 和其他景點拍張大合照,讓我們支持修法的決心,具體地展現出來!
集合時間: 12/10 (Sat.) 12:45 集合地點: Westminster tube station (往Pier的出站票口) 標語圖檔:(請見本活動頁po文;歡迎自由下載、列印) 參與連署: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97259000457779/
20160116台灣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吃吃喝喝作伙來開票
16號就是台灣非常重要的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旅外的大家有許多人回台灣向自己欣賞的政黨與候選人投下神聖的一票,也有許多人留在國外與工作、學業等等奮鬥努力,不能回台灣沒關係!倫敦講臺邀請你/你早上來UCL一起吃吃喝喝開票!! 大家說好不好啊!! ps. 食物飲料可自己要帶阿~
時間: 2016.01.16 09:30 am 地點: Pearson North East Entrance G22 LT 地圖: http://www.ucl.ac.uk/maps/pearson-lt
Photo Credit: http://buzzorange.com/2016/01/07/about-election/
Tag: 倫敦寫臺
偶然形構卻無從化約的組裝配置──台灣/同志/文學/史
作者:李柏翰
默默地,竟把《同志文學史 》讀上兩次──它遠比2012年出版的《台灣同志文學簡史 》內容更厚重、錯雜,不過行文仍然輕巧、流暢。不諳文學如我,摸索自我認同時已是各種性/別政治運動百花齊放的時代;成年後,正遭逢液體現代性(即紀大偉所稱,不以定著、固體等物質為基礎的網路時代)的洗禮。往回看,都是追問自身複數處境構成的緣由,種種突變或許是有跡可循的。透過這本書,得以重新檢視「圈」內外的分際──當人們與我相互凝視、指認、議論時,我們建構了彼此與自身。
太陽花運動後 尚未正視全球經貿談判體系的三個遺憾
林映均
英國萊斯特(Leicester)大學法學博士候選人、倫敦講臺成員
正值反兩岸服貿運動(又稱太陽花運動)1屆滿兩週年之際,苦勞網重新刊載瞿宛文研究員於2014年發表的一篇演講文稿《從太陽花運動談起:反全球化與反中》,試圖喚起社會大眾對於臺灣對外貿易談判相關議題的關注與討論。瞿研究員從太陽花運動的論述脈絡中,分析到「反自由貿易」、「自由貿易協定」與「反全球化」等論述,不但無法達成反兩岸服貿運動的目標,反而凸顯出臺灣社會根本的反中情結;瞿文認為,太陽花運動的困境在於無法正面提出因應中國經濟實力崛起的解法,也無法指出臺灣在全球貿易中的自身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