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起玉山最高峰 + 倫敦講臺新學期活動討論會
活動時間:2017年9月30日下午兩點 活動地點:Imperial College, Royal School of Mines, Room 303 (場地入口有門禁,敬請盡量準時到達)
Royal School of Mines的詳細位置請參考以下兩個網址: goo.gl/aR6vjI goo.gl/uuI7RE
本活動首先會播放紀錄片「揹起玉山最高峰」,感謝本片導演馬躍•比吼的慷慨分享,授權倫敦講臺播放。
2002/46分鐘/馬躍•比吼作品 ☆2003台北電影獎 傑出紀錄攝影獎 ☆2003地方志紀錄影帶獎 優選 ☆2003南方影展 特別獎
在1950到1960年剛開放登山的年代,登山隊伍往往要仰賴原住民登山嚮導的帶領,才能夠進入山地,而東埔的布農人是台灣最優秀的高山嚮導。雖然身兼認路、找水、尋覓營地、煮食以及背負重物的重責大任,他們都被稱做是「挑夫」,而征服台灣百岳的美名都歸於來自都市的登山者。
伍勝美和全桂林是當時最優秀的嚮導,當時玉山主峰上的于右任銅像就是由他們揹上玉山,但是嚮導工作侵害他們的健康,腿和膝蓋晚年都不堪負荷。本片紀錄他們倆目前的生活,對登山生涯的回憶,當年背負于右任銅像的經過。而另一位登山嚮導史進,則是在30歲生日當天,在八通關因為負重過重,跌落山谷終身下半身癱瘓,當時他所帶領的日本登山隊,又是如何面對這樣的遺憾?
本片交織出了許多議題,值得我們映後進一步討論:你知道玉山在1947年以前並沒有統一的名稱嗎?你知道它也是布農族和鄒族共同的聖山嗎?高山嚮導、登山協作員,勞動條件與現況為何?為什麼有那麼多原住民在擔任這個工作呢?究竟當時是怎樣的黨國體制操作下,可以達成一個人嚮往「面向中國」的遺願?後來玉山頂上于右任的銅像又怎麼了呢?對於這些問題,倫敦講臺會在放映後補充報告,但也邀請大家和我們分享自己的經驗和知識,一起討論、思考。
本紀錄片座談討論結束後,也歡迎大家留下來,進行倫敦講臺新學期的活動及運作討論會。我們誠摯歡迎任何關心倫敦講臺的新朋友和老朋友都一起來參與,一起決定新學期的活動議題!倫敦講臺是靠大家集思廣益、貢獻各自專長才能運作起來的團體,請來豐富我們的主題。
附註:上次倫敦講臺與凱道小講堂進行連線後,我們的倫講特派記者得到了12條凱道部落贈送給倫敦講臺的「沒有人是局外人」毛巾還有兩張巴奈的「凱道的稻穗」單曲CD,由於受之有愧,我們決定捐出來義賣。支持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抗爭議題的朋友們,歡迎到現場來購買台灣製造、質料厚實、標語又吸引人的毛巾(XD),我們再將所得回捐給凱道小講堂。一條毛巾台灣訂價是台幣300元,你可以給我們台幣300元,或者英鎊八鎊。另有凱道的稻穗單曲現貨兩張,一張台幣200,英鎊五鎊。(請自備零錢,到時候找不開,我只好也當成是捐獻囉。) 義賣所得會公布,並全部由倫講的朋友帶回台灣。
(照片來源: 日治時期原住民登次高山頂舊照,臺灣國定古蹟編纂研究小組提供 https://www.facebook.com/idocare.taiwan/photos/a.940947185937020.1073752850.240654819299597/940947215937017/?type=1&fref=n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