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長生不老之術?-文物修復原理與案例分享
Saturday, 18 February 2017 at 14:30–17:30 17 Queen Square, London Wc1n 3az
文物長生不老之術?-文物修復原理與案例分享
舉凡世界上的各種物件,從被製造或是自然生成開始,就漸漸以各種形式邁向毀損,而歷史文物也不例外。那麼,我們又如何能認識五千多年前蘇美人發明的楔形文字?三千多年前的古埃及木乃伊?以及欣賞各式各樣在博物館裡橫跨大時間尺度的文物呢?
如同你我一般,文物也會生老病死。我們平日靠保養,生病有醫生,那文物呢?有一種職業,稱作『文物修復師』,在幕後以各種主動與被動的方法來延長文物的壽命,因此,又稱作是『文物醫生』。
修復師的工作範圍很廣,絕對不僅是將破碎的文物拼起來,替文物外觀做美化。我們希望透過管理存放環境的方式(如溫濕度、光線、蟲害管理)延緩文物老化,做最低限度的修復。當然,必要時,為了延長文物壽命或是發揮它更大價值,大動作的修復無法避免。
這次的工作坊,會帶大家了解文物修復師的工作內容,聊聊修復方法是在什麼原則下被決定,希望透過分享與討論臺灣英國的修復案例與現況,讓我們一起重新認識那些活過千百年的不老力量!
講者簡介
王品方
現任UCL倫敦大學學院考古與博物館文物保存碩士。
目前在大英博物館陶瓷,玻璃與金屬修復部門實習。
畢業於中央大學物理系,物理所。
曾任職於朱銘美術館,協助文物修復與修復材料研究。
劉婉芸
現就讀Tavistock and Portman NHS Foundation Trust。
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